“坐地炮”趣谈
谭汝为
天津话有个词儿,叫“坐地炮”。“坐地炮”本是中国象棋术语,又名“沉底炮”,就是沉入对方端线的“炮”。沉底的“坐地炮”很厉害,使对方这一侧的“士”和“
相”都不能动弹,成为威胁对方心脏的一个强有力的攻击点。
“坐地”是怎么回事?所谓“坐地”,就是“就地”,是“不动地方,就在原处”的意思,例如“坐地加价”“坐地转手”“坐地分赃”等。
天津人所说的“坐地炮”,既不指战场上的无后坐力炮,也不指下象棋的沉底炮,而指那种特别能打架的中年妇女。被冠名为“坐地炮”者,年龄多在四十来岁至五十来岁之间。为嘛还有年龄限制呢?且听在下一一道来。
>
年轻女性,文静端庄,为人腼腆;二三十岁的小媳妇儿,面子薄,不好意思抛头露面。即使怒火中烧,但也要顾及斯文,强压下去。天津小夫妻吵架,家丑不可外扬,怕邻居笑话,第一件事儿就是关上门,拉上窗帘,等孩子睡了,有话慢慢说,再好好地掰呲掰呲。
女性过了五十岁之后,精气神儿不济了,底气不足了,战斗力呈锐减之势,即使想“坐地炮”,也为强弩之末,火力不足了。
因此,“坐地炮”多为四十来岁至五十来岁的中年下层妇女。她们平时蓄势待发,一旦发起攻势,没一个时辰消停不了,海骂加胡卷,文斗带武卫,常吵得六神无主,闹得四邻不安。
“坐地炮”一旦进入战斗状态,绝对高门大嗓,音高和音量都是超群的。先是指桑骂槐,带钩带刺,夹枪带棒。继之,粗话、脏话、国骂、詈语,一通胡卷。然后挑衅叫阵,形成两门“坐地炮”对垒的态势。针尖麦芒,半斤八两,从对骂到零距离,最后进入交手状态。从院里滚到胡同,再从胡同滚到马路。有时,引来百十人围观,再加上起哄架秧,人越多,坐地炮越来劲儿,火力越猛。此时,喊声骂声夹带哭声连成一片,撒泼打滚,相扑、跆拳道加古典摔跤,高潮迭起。最终,声嘶力竭,渐入尾声,大战三百余合,不分胜负。这么一闹,就是大半天。
旧时,在老天津卫的胡同聚落里,“坐地炮”的总数虽不太多,但各条街巷几乎都有。人们自然知道“坐地炮”“母老虎”之不好惹,皆远远躲避,岂敢招惹?林希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次我在马路上,就听见一个人冲着匆匆跑开的人喊:‘告诉你,要是把我惹火了,我可是坐地炮啊!’那个惹事的人一听,吓得抱头鼠窜,一溜烟儿,早跑得没影儿了。”
您说,要是一个“坐地炮”在后边追你,你那短跑速度,说不定可以入选国家田径集训队呐!
当然,以上所谈,是四十年前的历史旧事。现在,随着天津市两个文明建设的普及深化,随着群众思想觉悟的提高,“坐地炮”早已“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成为沧桑遗迹了。
您如果进行民俗采风,想会一会“坐地炮”,欲一睹其当年英发之雄姿,恐怕难以如愿。因为,按在下所阐述的“坐地炮”之年龄段,加之四十多年的间隔,即便当年的“坐地炮”洪福齐天,宛然尚在,但已成凤毛麟角。“纵使相逢应不识”,已变成慈眉善目、鹤发鸡皮的老太太了。您读读在下博客文章就可以了,至于见面聊聊,还是免了吧!(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