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谓“罗罗缸”?

(2008-04-10 09:52:33)
标签:

天津俗语

罗罗缸

文化

分类: 词义探幽
 

何谓“罗罗缸”?

 

谭汝为

 



 

马三立.jpg 

   

    马三立相声有一段由天津俗语组合的贯口:“一羊也赶,俩羊也放。捆着发木,吊着发麻。惹惹惹,敲破锣。罗罗缸,卖生姜。大爷不怕小八卦。——这都是曾子说的。……”其中,就有天津人爱说的一个词儿:“罗罗缸”。

 

    这“罗罗缸”,究竟是怎么一档子事儿呢?“罗罗缸”,这三个字,写在书面上,应该是“摞摞缸”。“摞”,是动词,就是把东西重叠地往上码放的意思。例如:“把箱子一个一个地摞起来。”

 

    旧时天津有专门批发出售缸盆的商店,满院立着水缸,推满了各色各样大小成套的缸盆。因地势有限,为节省空间,就在大缸里放小缸,同一品种的缸盆,大中小规格成龙配套,一个套一个,一摞压一摞。缸店院里是压压差差,满满搂搂。但套缸摞着套缸,挪动和搬运都很费劲儿。缸盆码得高,就立不稳,稍有不慎,就稀里哗啦。一旦破损,就接二连三,牵五挂六,一破就是一大摞,犹如骨牌多米诺。所以天津人用“罗罗缸”比喻一连串纠缠不清的麻烦事。

 

    例如:文革前,老赵结婚,借老钱的房子住着。后来,老钱调动工作到了北京。十年后,老赵又把这房子租给老孙。又过了十几年,老孙的二小子把房子拆了重盖。住了几年,又把房子卖给老李。老孙的儿子又把卖房子的钱借给了老周。老周做买卖赔了,躲债跑到南边去了。四十年后,老钱的儿子从北京来,找老赵要当年的房子。您看:这一环套一环的罗圈儿官司、罗圈儿架,简直无法倒腾清楚——就是“罗罗缸”!

 

    天津是一座商业都市,无论公事私事,在经济往来上,都讲求清清楚楚,心明眼亮。天津商家,在商品交易 收款找零时,坚持“唱收唱付”“日结日清”,就是防止“罗罗缸”。

 

    天津俗语“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当面锣,对面鼓”“亲兄弟,明算账”等,都是为了避免日后说不清、道不明的麻烦。说白了,这都是事先防范、避免罗罗缸后果的经验之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