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城市印象天津地域文化找乐文化 |
分类: 天津地域文化 |
“找乐儿”赞
谭汝为
“找乐儿”是天津方言词语,就是开玩笑,取乐的意思。用北京话说,就是“寻开心”。天津人天性快乐,豁达乐观,幽默诙谐。往往在平淡无奇的事物中,善于发现其中潜藏着的喜剧因素,寻求出其中包孕着的乐趣。
1995 年,我作为天津职工教育代表团的成员,到四川学习考察。大多数成员素不相识。旅游途中,在成都商场我买了一件白色蓝领的T恤衫,立即穿在身上。上了旅行轿车后,和一位校长坐在一起。恰好他也刚买了一件蓝色白领T恤穿在身上。坐在我身后的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微笑着说:“您二位好有一比。”“比从何来?”“一个是照片,一个是底版。”逗得全车人哄堂大笑,我笑着说:“好啊,拿我们找乐!”可心里却对这位女老师很佩服。
部队的朋友说,一个连队要是来了几个天津兵,那么,这个连队的文艺活动就活跃;出席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的朋友说,只要有你们天津籍学者在场,气氛就热闹,笑声就不断……为嘛?咱天津人会找乐儿。
四平八稳的工作,波澜不惊,单调枯燥;日复一日的生活,三点一线,平淡乏味。可是,“找乐”却可将寡淡无味的工作和生活,调理得有滋有味,笑料迭起,异彩纷呈。天津人善于用讲故事、说笑话、编谜语、对对子等形式,“现挂”找乐儿,令人笑口常开。
找乐儿,是智者的通行证,凭借它可出奇制胜,一笑泯恩仇,四两拨千斤。找乐儿,也是弱者的快活林,依赖它可使自身保持轻松惬意的心境。穷不拍,苦不怕,就怕耷拉脑袋,嘬牙花子,愁眉不展,郁闷难排。
天津有歇后语“黄莲树下弹琵琶——苦中作乐”。如给“歇后语”这个词儿编个歇后语,就是“放下担子聊天——歇后语”。找乐儿,体现出天津人一种乐观兼达观的心理状态。这是南北文化交融的移民城市,特有的码头文化多年熏陶、酝酿出的熠熠发光的市民性格。
在“找”字打头的众多词语中,“找碴”“找麻烦”“找啐”“找抽”“找病”“找死”,皆为贬义,而“找乐儿”却是一个褒义词。“找乐儿”的功能在于:使长脸变圆脸,让陌生变亲切,化沉闷为活跃。如春风拂面,使我们皱纹舒展,把忧虑和愁容统统抛到爪哇国去!为此,就是被老几位扣上“找乐犯”帽子的,也认头了。
前一篇:市井陋俗:拔闯 与 围观
后一篇:天津人为嘛把“挨饿”叫“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