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城市印象天津方言词格涩妖讹文化 |
分类: 天津地域文化 |
天津方言词—— 格涩 和 妖讹
谭汝为
先说“格涩”
“格涩”是贬义词。也写作“格色”或“各色”“个色”。
“个色”的“个”,就是个别,极少数,少有的意思。“色”就是种类的意思,如:“货色”“各色各样”。那么“个色”,就是个别的、少有的货色。
在天津方言里,格涩就指某人性格特殊,与众不同,行为古怪,不通情理。天津著名作家林希先生曾写过一篇小说,题为《格涩》,主角是天津德士古洋行经理格赛。中国人烟酒不分家,可是格赛经理无论和谁在一起,吸烟时,他只往外掏一支烟,明明知道对方也会吸烟,可是他点着了自己的一支烟,立刻将烟盒放回口袋里去了,从来就不懂得让一让。一次,格经理和一位中国客户在起士林餐厅吃饭,一人要了一盘牛排。吃完后,格经理抢着付账,急得那位中国爷和他争了半天。待格经理付账之后,两人一起往外走。忽然,伙计拦住了那位中国人,深深鞠了一躬,温柔地说:“先生,请结帐!”呦,原来那个格经理,只付了自己吃的那份牛排钱,何算中国客户吃的那份,他没管!“这是什么人性?”天津人都说这位格赛经理“格涩”。
用于人之外,也可用于动物或物件。如:“还有一只鸟儿,长得和百灵差不离儿,黄不叽的,其貌不扬,格涩的是它的脑袋后面耸着一撮羽毛。”
再说“妖讹”
“妖讹”也可写成“妖蛾子”。妖蛾子,指鬼点子,坏主意,也指有悖于常理的事物。如“他就会出妖蛾子戏弄人”。
“妖”除了指妖魔鬼怪之外,还指一切反常怪异的事物。天津人说:“放着好日子不过,你做妖呀?”“做妖”就是批评某人异想天开,铤而走险,做常人不做的事情。“讹”,指谬误、虚假。“妖”和“讹”这两个词儿,是意义相关联的,如“以讹传讹”和“妖风四起”,二者就是因果关系。“妖讹”是汉语复合词,例如五代徐夤《寓题杂咏》:“大道真风早晚还,妖讹成俗污乾坤。”这里的“妖讹”就指反常怪异的事物。
天津方言有一个习惯,就是在双音节的名词后加一个词缀“子”,就成为三音节词了。譬如老地名:刘庄,姚台,霍嘴、东局等;人们常在末尾加“子”,读为:刘庄子,姚台子,霍嘴子、东局子等。于是,“妖讹”这个词,在后边加上个“子”。就成了“妖讹子”啦。“妖讹子”是口语词,一旦落在字面上,“妖讹”这两字太生疏太难写,而且不形象。天津人眼前不是有昆虫“瞎蛾子”吗?瞎蛾子夜间飞向灯火,成语有“飞蛾扑火”,作为“瞎蛾子”本身这个找死的动作,不就是“作妖”吗?于是,就把“妖讹”说成、写成“妖蛾子”啦!
最后,谈“格涩”和“妖讹”异同之辨析
“格涩”和“妖讹”都指逆情背理的人,虽都属贬义词,但二者程度有别。“格涩”指与众不同,不通人情,不晓事理的一种生活态度,毕竟是个性所致。而“妖讹”却指别出心裁地出鬼点子、坏主意来琢磨人、戏弄人、算计人。二者本质区别在于——“格涩”者,虽利己却不损人;而出“妖讹”者,其动机与效果皆直接损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