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汝为
谭汝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0,932
  • 关注人气:20,5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合肥 九如巷 张家 四姊妹

(2008-01-05 08:53:20)
标签:

我记录

生活变迁

合肥

九如巷

四姊妹张允和

张兆和

周有光

沈从文

分类: 诗文与杂感

合肥 九如巷 张家 四姊妹

  《合肥四姊妹》原本,是一部英文家族传记。其作者是美国汉学家史景迁的夫人、耶鲁大学历史教授金安平。对西方读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件有神秘色彩的东方奇闻。在面对传统中国的生活习俗时,这本书常常露出西方式的讶异表情。那个女孩叫张允和,是张家四姐妹中的老二。长大后她嫁给了一个叫周有光的人,后者后来成为有名的语言学家。她的三妹兆和名气更大一些,因为她的丈夫来自湘西凤凰——他叫沈从文


合肥 <wbr>九如巷 <wbr>张家 <wbr>四姊妹

  

    张家早年也算是豪门,祖辈张树声曾随李鸿章四处征战,官至直隶总督。当年他与曾国藩也曾共事,数十年后日本侵华,人们向大后方避难时,两家后辈又在同一船中巧遇。这样一部传记,注定要充满令人惊奇的细节。看着封面上四位女子的相片,显得平凡又陌生,很难想象她们与近代中国之间的关联,若不是有缘在书架上留下惊鸿一瞥,怕是要错过一刹那的芳华。


到了四姊妹这一辈,张家由豪族变成了书香门第。女孩们的父亲开办过学校,喜欢收集玉石,擅长研究古文字。在女儿们很小时,他就聘请家庭教师,教她们古文、白话文、历史、地理,新学、旧学。女孩们甚至可以学昆曲,且往往要花几个月时间学一折戏。大姐元和二姐允和都能唱《游园》《惊梦》。张家曾在苏州生活过一段时间,江南水乡人杰地灵,给这个家族的女孩子们增添了一种优雅水润的气息。《合肥四姊妹》中详尽描述了这段颇有点风花雪月的日子。



  《合肥四姊妹》的后半部分,为四个女性各单独写了一篇小传,其中最值得关注的,莫过于张兆和与沈从文张允和与周有光这两对夫妻间的故事。据说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沈从文与张兆和


  张兆和的小传,是书中最长的一篇文字,或许是因了沈从文的关系。它详述了两人几十年婚姻生活里的风雨劫难。


  这两人的婚姻,并不像才子佳人那样充满浪漫的色彩。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张兆和在中国工学读大二时,沈从文是她的老师。当时这位已见名气的文人对张兆和表示了爱慕之意,但兆和给了他一个说不上冰冷的答复:她要专注学业。


  但沈从文并未放弃,仍致信给兆和,称自己仍常常为忧愁扼着,常常有苦恼。他将这种相思之情告于胡适。兆和得知后,专程拜访了这位大学者,当面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否定态度,以致胡适对沈从文说:你用错情了。


  世事就是这么有趣。在连续三年不断地写信之后,兆和终于被沈从文打动了。金安平在沈从文的小说《主妇》里为兆和的心态变化找到了证据:她还不大了解一个人对于一个人狂热的意义,却乐于得人信任,得人承认。虽一面也打算到两人再要好一点,接近一点,那点惊讶也许就会消失,依然同他订婚而且结婚了。


  沈从文向张家提亲时说的话很逗:让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兆和的姐姐允和随后代表家里发了一封电报,上面用自己的名字表达了肯定的态度:允。而兆和却担心沈从文读不懂,补发了一封,上写: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兆。


  周有光与张允和

  

这两位伉俪的婚姻之路要顺利得多。张允和16岁时就结识了周有光。张、周两家也互有来往。对她来说,周有光是一个为人耐心,很有绅士风度的人,值得自己尊重。周有光先生后来致力于语言文字学,参加过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有着不小的建树。


  结婚前,周有光曾写信给允和说:我很穷,怕不能给你幸福。而允和的回信只表达了一个意思:幸福是要自己去创造的。


  他们婚后的生活一直充满坎坷。日本侵华后,允和一家开始了逃难之旅,抵达重庆才安顿下来。1941年,他们的女儿小禾因盲肠炎告别人世,一年半后,儿子小平被流弹击中腰部,九死一生。兆和说,允和自12岁之后就没有过太平日子。对于她和周有光而言,风雨一直没有停歇。但两人始终相濡以沫,走过了七十余年的婚姻生活。


  有件事能证明命运和他们的人生所开的玩笑:在两人结婚前,一个算命的曾为他们合过八字,说两人都活不过35岁。但是,周先生目前仍然健在,已是101岁的老人(周有光现已103岁),而允和去世时,也已有93岁高龄。


(来源:《城市快报》2008-01-05撰文,

原题《仕宦之家的私人生活史》,有删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