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探索天津地域文化五河津城流碧飞虹 |
分类: 天津地域文化 |
五河绕津城
举凡著名都市,无不与一条名河相生相伴。城市的诞生,也离不开江河的滋养和哺育。
2003 年10月,经广大市民评选,“津门新十景”名称得以确定。“新十景”打破了传统的四字景名格式,采用一首《临江仙》词来命名。词云:“商贸金街昌万象,五河流碧飞虹。谦德广厦沐春风。泰丰浮海日,盛事鼓楼钟。欧韵风情环五道,平津战史铭功。御河杨柳画图中。中上元古界,天鹅欲腾空。”在新十景中,“五河流碧飞虹”名列第二,与原津门十景中的“沽水流霞”,可谓相映生辉。
津城“五河”,指近年经过疏浚改造后市区内五条河的总称,具体说就是“津河”“卫津河”“北运河”“复兴河”(西废墙子河)和“月牙河”。
其中的“津河”,是对城区内红旗河、西墙子河、墙子河和废墙子河等河渠的统称。“津河”这个新名称,简明概要,既体现了时代精神,又突出了地域特征。
“墙子河”是清咸丰九年( 1859)为防捻军入津挖壕沟筑高墙,俗称“墙子”。壕沟成河环绕于高墙之外,故名墙子河。原长18公里,后因修地铁及随城区拓展,河道大部分已填平为路。所余河道长5﹒4公里,北起红桥区小西关通南运河,蜿蜒向东南,于南开区长江道与红旗河交汇,折向东至南丰路纳引五马路泵站污水,经污水管道入卫津河。“废墙子河”是清乾隆五年(1740)为引海河水灌溉贺家口、小王庄、佟楼一带农田,人工开挖而成。初名贺家口引河,1949年后始用“废墙子河”之名。全长5﹒05公里,西起卫津路八里台桥与卫津河相通,流经和平、河西两区,东至解放南路,与湘江道方涵相接入海河。
2000 年以来,天津市对“五河”进行了全面改造,本着“河、路、桥改造并举”的原则,新建道路、甬道17公里,新建亲水楼台183处,新建造型各异的小桥近百座,新增绿地近百万平方米,在“五河”沿线60公里的河道上新增了近百个景点。加上对沿河桥梁进行加高改造,使得五河得以相通,陆水相济,形成车水马龙、水路环城的景象。
“五河流碧”指市区五条河碧水流淌,其中的“碧”字,既指河水清澈,又体现出五河两岸树茂草丰的绿化效果。曲折迂回、清水荡漾的“五河”,将把津城装扮成一座美丽的水城,实现“水在城中,水绕城转,水流河清”的目标。
前一篇:天津 的 减河 与 引河
后一篇:天津方言俏,跟您说“熬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