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谭老师谈诗”第35讲:比喻词的省略

(2007-06-18 05:32:54)
标签:

诗歌讲座

诗句

比喻词

省略

阅读与鉴赏

分类: 文学品评
“谭老师谈诗”第35讲:
比喻词的省略
谭汝为



    在古典诗歌中有一种特殊的比喻句,只出现本体与喻体,而比喻词却被省略了,如:


                本   体    比喻词    喻 

     李 白      古来万事    (如)    东流水

     杜 甫      波漂菰米    (如)    沉云黑

     高 适      胡骑凭陵    (如)    杂风雨

     苏 轼      当其下手    (如)    风雷快


    这种省略了比喻词的诗句,本体事物与喻体事物直接并列连接,虽可以归入名喻范畴,但因其比较隐曲,使读者往往不易把握。此类诗句颇为多见,请看:

  (0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应为“浮云[悠悠]如游子意,落日[迟迟]似故人情”。

  (02)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高适《塞下曲》)

    应为“万鼓[轰响,声]如雷殷地;千旗[飘扬,色]似火生风”。

  (03)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孟郊《烈女操》)

    应为“妾心誓如古井水,波澜不起”。

  (04)红颜三春树,流年一掷梭。(蓝采和《踏歌》)

    应为“红颜如三春树,流年似一掷梭”。

  (05)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

    应为“风吹古木,[声]如晴天雨;月照平沙,[色]似夏夜霜”。

  (06)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飘零霜后桐。(苏舜钦《沧浪怀贯之》)

    应为“酒徒飘落如风前燕,诗社飘零似霜后桐”。

  (07)屠杀熟户烧障堡,十万驰聘山岳倾。(苏舜钦《庆州败》)

    应为“十万驰聘如山岳倾”。

  (08)世事如今腊酒浓,交情自古春云薄。(苏轼《和欧阳少师寄赵太师次韵》)

    应为“世事如今浓似腊酒,交情自古薄如春云”。

  (09)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苏轼《陌上花》)

    应为“生前富贵如草头露,身后风流似陌上花”。

  (10)微风万倾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苏轼《游金山寺》)

    应为“微风[吹]万倾[水面,波]如靴文细;断霞[映照]半空,[色]似鱼尾赤”。

  (11)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满山凤尾齐。(范成大《步入衡山》)

    应为“松根当路,[状]如龙筋瘦;竹笋满山,[势]似凤尾齐”。

  (12)身世蚕眠将作茧,形容牛老已垂胡。(陆游《七十》)

    应为“身世[将尽],如蚕眠将作茧;形容[已衰],似牛老已垂胡”。

  (13)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

    应为“琵琶弦急如冰雹乱[下],羯鼓手匀似风雨疾[来]”。

  (14)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应为“旧恨[缠绵],如春江流不尽;新恨[横亘],似云山千叠”。

  (15)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吴文英《浣溪沙》)

    应为“落絮无声,乃春堕泪;行云有影,是月含羞”。

  (16)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辛弃疾《念奴娇》)

    应为“正惊湍直下,如跳珠倒溅;小桥横截,似缺月初弓”。

  (17)世上儿曹多蓄缩,冻芋旁堆秋瓞。(辛弃疾《念奴娇》)

    应为“世上儿曹多蓄缩,如冻芋旁堆着的秋瓞”。

  (18)鬓深钗暖云侵脸,臂薄衫寒玉映纱。(晁冲之《都下追忆往昔因成》)

    应为“鬓深钗暖,如[春]云侵脸;臂薄衫寒,似[碧]玉映纱”。

  (1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应为“山河破碎,如风飘絮;身世浮沉,似雨打萍”。

  (20)取富贵青蝇竞血,进功名白蚁争穴。(马谦斋《沉醉东风》)

    应为“取富贵、进功名[之势利群小,]如青蝇竞血,似白蚁争穴”。

  (21)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刘嗣绾《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应为“一折青山如一扇屏,一湾碧水似一条琴”。

  (2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应为“去[者]与留[者]之肝胆,如同两昆仑”。

    有些诗句,上句为本体事物,下句为喻体事物,二者直接勾连,因省去比喻词,更应细心分辨。如:

  (23)富家一碗灯,太仓一粒米。(陈烈《题灯》)

  (2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25)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本体事物与喻体事物各占一诗行,形成比喻,即“富家一碗灯,(如同)太仓一粒米”;“遥望洞庭山水翠,(犹如)白银盘里一青螺”;“月黑[之时]见渔灯,(好像)孤光一点萤”。

    有些更为复杂的句式,除了应辩明其为省略了喻词的比喻之外,还应确实搞清其本体与喻体的复杂联系。如:

  (26)鸭头新绿水,雁齿小红桥。(白居易《新春江次》)

    不可机械解为“鸭头如新绿水,雁齿如小红桥”,因此诗是描写新春江上景致,所以本体应为“绿水”、“红桥”,而“鸭头”、“雁齿”却是喻体。

   (27)日月笼中鸟,乾坤水上萍。(杜甫《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广州》)

    如果呆板地解为“日月如笼中鸟,乾坤如水上萍”,则捍格不通了。这一联诗历来解说不一,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卷36注曰:“其句盖言:‘我身于日月之下,如笼中之鸟,局而不伸;于天地之中,如水上之萍,泛而无定。’非谓言:‘以日月为笼而我为鸟,以天地为水而我为萍也。’”此联比喻很特殊,处于本体位置的“日月”“天地”不过是句子的状语,而本体“我”(即抒情主人公)与喻词“如”皆被略去。“九家注”所载之解甚当,可参考。

  (28)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苏轼《次韵江晦叔》)

    这一联诗的本体与喻体的位置和常格相反,意为“尽管时事如浮云般改变不定,但我的这颗心却如孤月一样通体透明”。这是东坡晚年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吐露胸襟,无一毫窒碍,在修辞上亦为比喻之妙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