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谭汝为
谭汝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312
  • 关注人气:20,5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谭老师谈诗”第26讲:诗歌语言的同异相衬

(2007-06-09 05:49:02)
标签:

诗歌讲座

诗歌语言

同异相衬

创作

阅读

理解

鉴赏

分类: 文学品评

“谭老师谈诗”第26讲:

诗歌语言的同异相衬

谭汝为

 



     古典诗歌的语言,要求生动、凝练而丰富多彩。在篇幅不长的一首诗里,如果某一个字反复出现,总会显得干巴巴的,使人感到词汇贫乏。刘勰在《文心雕龙·炼字》中说:“重出者,同字相犯也。”可见写诗时应尽量避免用“同字”、尤其在律诗的对仗中,更忌出句与对句有同字。但是,一切事物的法则都不是绝对的,古代诗人在创作中有时故意使用同字进行修辞,于难见巧,由险出奇。其中“同异”格的运用,就值得考察与总结。

    所谓“同异”格,就是在一句话中,字面上同中有异的两个词语对映出现。例如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见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诗的后两句“一见”、“一回”、“一断”,“三春”、“三月”、“三巴”,就是属于同异格的词语。诗句中虽有同字连续出现,又是对仗句,但语言自然流丽,音节急缓有致,读来并无板滞之感,却见诗人思乡情意之笃切。再如李清照《一剪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眉头”与“心头”相对应,烘托出离愁别绪萦绕心头的神情及心理。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另如袁枚《湖上杂诗》:

    凤岭高登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风来;
    钱王英武康王弱,一样江山两样才。


    这是写五代时建立吴越国的钱王和南宋高宗构(即位前封康王),二人同建都杭州,但其抱负才干却大不相同。“钱王”“康王”相对照,褒贬之情,昭然在目。

    根据这些同中有异的词语的构词特点,我们把“同异”型词语分为前同后异的“同头式”、前异后同的“并尾式”和中间相同而首尾相异的“齐腰式”三种。

    一、同头式

    同头式词语,即前一个字相同,后一个字相异,如: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黄公度《道间即事》)
    薄幸春风,薄情男子,薄命佳人。
                     (周晋《柳梢青》)


    二、并尾式

    并尾式词语,即前一个字相异,后一个字相同,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宫军收河南河北》)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刘禹锡《乐天见示》)
                            
    三、齐腰式

    齐腰式词语指三字句中第一、三字相异,中间的字却相同,如:

    奈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张先《行香子》)

    过窈娘堤,秋娘渡,泰娘桥。(蒋捷《行香子》)

    同异格词语所处的语境往往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构成浑然一体的结构,如:

   (一)同异与对偶的综合运用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杜甫《曲江对酒》)


    形成当句对,且词语搭配贴切,对仗工稳,具有抑扬回复的韵味。

   (二)同异与排比的综合运用

    见月思眉,见云思鬓,见柳思腰。
                        (兰楚芳《折桂令》)


    句式匀称,音调和谐,如“见月”、“见云”、“见柳”与“思眉”、“思鬓”、“思腰”搭配,组成排比句式,夸张而俏皮把炽烈的相思之情传达出来。

   (三)同异与对比的综合运用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怎得不回头?
                           (徐兰《出关》)


    揽辔出关之时,马后是桃花娇娆的中原春景,马前是风雪扑面的塞外风光,怎教客子不回头留恋呢?“马前”、“马后”,形成鲜明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同异与映衬的综合运用

    今日江南春暮,朱颜何处?
    莫将愁绪比飞花:花有数,愁无数。
                        (朱敦儒《一落索》)


    “有数”、“无数”意义相反,以“花有数”从反面作背景,烘托出“愁无数”的主旨。

  (五)同异与列锦的综合运用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事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五里东风三里雪,一齐排着等行人。
                     (严冬友《和青门柳枝词》)


    “黄州”“惠州”“儋州”平列的三个地名暗示出苏轼后半生连遭贬谪、颠沛蹭蹬的人生历程。“五里春风”与“三里雪”的并列,构成悲喜交错、顺逆迭乘的氛围,道出行路的艰辛,言有尽而意无穷。

  (六)同异与镶嵌的综合运用

    新莺始新归,新蝶复新飞。新花满新树,新月丽新辉。
    新光新气早,新望新盈抱。新水新绿浮,新禽新听好。
    新景自新还,新叶复新攀。新枝虽可结,新愁讵解颜。
    新思独氛氲,新知不可闻。新扇如新月,新盖学新云。
    新落连珠泪,新点石榴裙。


    全诗18句,句句开头嵌入“新”字;另有12句,每句出现两个由“新”字组成的词语。读来颇具情趣,体现出汉语诗律诗句独特的修辞美与韵律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