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诗歌讲座对仗修辞内容创作阅读理解鉴赏 |
分类: 文学品评 |
“谭老师谈诗”第16讲:
着眼于内容的对仗格式
对仗就是对偶,这个“仗”字,本意是古代帝王的仪仗。仪仗队排列要整齐,且两两相对,后来诗歌中的对偶句便称为“对仗”了。所谓对仗,就是要求诗歌的上句与下句(即出句与对句)在字面上词性、词义、句式上一一对应,而且其声调平仄也应相反对立。在古典诗歌中,对偶在开始时只是修辞的需要,可用也可不用;但随着近体诗的出现和逐渐成熟定型,对仗则成为格律上的规定,是格律诗必不可少的硬性要求之一了。
对偶早在《诗经》中就屡见不鲜,如“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诲而谆谆,听我藐藐”;“柔则茹之,刚则吐之”;“忘我大德,思我不怨”等等,这些对偶句大都出乎自然,而不是刻意雕琢。自晋代以后,诗的对偶句渐趋严谨而且日益注重和讲求平仄。至唐代上官仪,僧皎然创制了所谓“六对”“八对”的名目,使对偶的应用日臻工整严密,成为诗词格律的重要内容之一。
诗歌的对偶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着眼于内容,另一类着眼于形式。从内容上,对仗可分以下20种,兹胪列如下:
1、人名对。如:
※草生元亮径,花暗子云居。
※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
2、地名对。如: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史事对。如: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4、天文对。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榭故香因雨发,风帘残烛隔霜清。
5、时令对。如:
※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6、地理对。如:
※地卑荒野大,天远暮江迟。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7、鸟兽鱼虫对。如:
※虎当官路斗,猿上驿楼啼;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8、草木花果对。如:
※圆荷浮小叶,细麦扬轻花。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9、宫室对。如: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色新。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年。
10、器物对。如: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11、衣饰对。如:
※草润衫襟重,沙干屐齿轻。
※家无钗泽究冯衍,身著裙襦老管宁。
12、饮食对。如:
※酿成十日酒,味敌五云浆。
※紫蟹迎霜盈径尺,白鱼脱网重兼斤。
13、文事对。如:
※李侯有佳句,乐令善清言。
※佛书恐非易论语,王迹其在诗春秋。
14、人事对。如: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诸郎宴罢银灯台,仙子游回璧月斜。
15、人伦对。如:
※贫废儿孙学,慈生仆妾顽。
※老大病夫客一剑,少年中国竟无人。
16、形体对。如: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
17、数字对。如: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素娥难遣九霄恨,赤子须怜五色裳。
18、颜色对。如: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19、方位对。如: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一棹每随潮上下,数家相望埭东西。
20、干支对。如:
※不须愁犯卯,且乞醉过申。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谭汝为
1、人名对。如:
2、地名对。如:
3、史事对。如:
4、天文对。如:
5、时令对。如:
6、地理对。如:
7、鸟兽鱼虫对。如:
8、草木花果对。如:
9、宫室对。如:
10、器物对。如:
11、衣饰对。如:
12、饮食对。如:
13、文事对。如:
14、人事对。如:
15、人伦对。如:
16、形体对。如:
17、数字对。如:
18、颜色对。如:
19、方位对。如:
20、干支对。如:
前一篇:三大原因:郑筱萸非死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