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谭老师谈诗”第九讲:无理而妙

(2007-05-24 05:02:56)
标签:

诗歌讲座

无理而妙

艺术构思

创作

鉴赏

分类: 文学品评

 “谭老师谈诗”第九讲:

无理而妙

谭汝为

 



首先,请欣赏中唐诗人李益的《江南曲》: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这是一首闺怨诗,以白描手法描摹出少妇的口吻和心声。前两句在平实无华的叙述中谈出自己的人生悲苦。后两句陡然翻转,传神地表达出这位少妇的怨情:潮涨潮落尚然有信,后悔当初不如嫁给弄潮之人(即船夫)

再看北宋词人张先《一丛花令》云: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高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这首思妇词,从登楼远望起笔,由回忆往事收拢到眼前的池沼画阁,最后抒发怨情:回顾自己这种孤寂凄凉的身世处境,还不如落英飘零的桃花杏花,在青春快要凋谢之际还懂得嫁给春风,有所归宿;而自己却只能在形影相吊中百无聊赖地消耗着青春。

清人贺裳在《皱水轩词筌》中评曰:“唐李益词曰:‘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子野《一丛花》末句云:‘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此皆无理而妙。

贺裳认为:贾人之妇欲嫁弄潮儿,一位少妇羡慕桃杏能嫁给东风,似乎都不合乎情理,但这些天真的怨恨语却曲折地表达了少妇无限的闲愁哀怨,感情真挚而深刻,虽无理却奇妙。

五代词人韦庄有一首《思帝乡》词: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这首词体现出女子追求爱情的狂热而大胆的精神以及义无返顾的坚定态度。使人感受到她的心像一泓秋水,明澈见底;又觉得这位涉世未深的姑娘的天真与纯情。这种对爱情的追求,当然与“理”是相悖的,但这种“情”的抒发在封建社会却是空谷足音,十分珍贵。贺裳称这首诗是“作决绝语而妙者”。

诗歌不能以“理”来衡量,严羽提出“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沧浪诗话》);汤显祖说:“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寄达观》);沈雄说:“所谓无理而妙者,非深情者不辨(《柳塘词话》)。在诗歌创作中,“无理”与“有情”长处于矛盾统一的两端。所谓“无理”,是指与一般的生活情况以及思维逻辑不相吻合;所谓”妙“,则是指通过这种似乎无理的描写,反而更深刻地表现了人的真情。

请看下面两首唐代五绝: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刘采春)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金昌绪)

前者写夫婿外出,由秦淮乘船而去,经年不归。抒情女主人公思念丈夫心切,于是对江水江船怨恨不已。后者写少妇想作个好梦,飞到辽西边远之地与从军的丈夫相会,于是先排除环境的干扰,把枝头黄莺打跑了——恐怕莺啼会扰乱春梦。二诗都深切地抒写了少妇的闺怨,但牵怒于江水、江船、黄莺,却是没有道理的。诗好就好在把少妇天真、执着又带着几分单纯幼稚的性格点染的活灵活现,使人感到其人如在目前。二诗皆“无理无妙”,妙在风韵天成,充满动态的生活情味。再如唐人李端的《鸣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写一位弹筝的少女故意把曲子弹错了,用这种反常的动作来博取自己属意的知音者之青睐。诗将“曲有误,周郎顾”这个典故用活了,清人徐增析曰:“手在弦上,意属听者。在赏音人之前,不欲见长,偏欲见短。见长则人审其音,见短则人见其意。(《而庵说唐诗》)近人俞陛云析曰:“此诗能曲写女儿心事:银筝玉手,相映生辉,尚恐未当周郎之意,乃误拂冰弦,以其一顾。希宠取邻,大率类此。(《诗境浅说续编》)这首小诗似乎违背了“曲罢曾教善才服”的情理,却写弹筝女子演奏中一再出错,而且是故意出错,但将其微妙的心理、一反常态的行为十分传神地曲曲写出,富有婉曲的妙趣。

再请看以下无理而妙的诗句:

翠柏苦犹食,

明霞高可餐。

            (杜甫《空囊》)

诗人肚子饿了,竟然突发奇想,欲餐天上的云霞。“举家食粥酒常赊,日望西山餐暮霞”是曹雪芹晚年生活的写照。

不是老夫朝不食,

半山绝句当朝餐。

            (杨万里《读诗》)

诗人竟以王安石的绝句代替早餐!似乎“无理”,但妙在更进一层地抒发了与理相通的诗人之情,从而达到抒情的妙境。清人郭麟《真州道中绝句》:

小憩人家屋后池,绿杨风软一丝丝。

舆丁出语太奇绝:“安得树荫随脚移?”

在三伏天行路,轿夫说出的话出人意表:“要是这‘树荫凉儿’也跟着咱们一块走,那该多好啊!”这也是无理而妙的典型例句。

删繁就简三春树,标新立异二月花

                                 (郑板桥)

诗的语言揭示的是还没有任何人觉察的事物的关系,并使其为人永远不忘

                                  (雪莱)

“无理而妙”的诗句往往摆脱了那种浅而直的通常之理,而体现出一种深而曲的奇妙的情理,它往往给人以鲜活而新奇的感受,创造出一种令人惊奇的情境,促使读者在惊奇之余去思索和探寻其内在的深层意蕴。随着读者心灵中蓦然而生的一个新感受,也就在莞尔首肯中获得了绵长的审美愉悦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