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情独具的天津“五大道”
谭汝为
天津市中心区有驰名海内外的“五大道”。其实,“五大道”并非正式地名,只是流传甚广的一个俗称而已。
五大道坐落在和平区体育馆街,其地域范围:马场道以北,成都道以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和南京路交口以西。这个长方形的地段,面积60多万平方米,有房屋2000多所,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
五大道位于原先的英租界内。它最吸引人的,就是那些风格各异的欧陆风情小洋楼,使这里形成了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景观。据天津房产史学家金彭育先生介绍:从五大道有代表性的230所风貌建筑的设计风格来看,有英式89所,意式41所,法式6所,西班牙式2所,庭院式40所,西式平房5所,中西合璧式1所。
天津“五大道”具体指哪五条道路,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指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庆道等五条街道,不包括成都道。另一种说法,指马场道、睦南道、大理道、重庆道、成都道,省略了较短的常德道。
五大道地区,作为天津租界市政园林和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而别具特色——
它形成了姿态万千的西式建筑群体景观,令人目不暇接;
建筑的私密性构成了深幽寂静的街市风格,在暮色渐起华灯初放时徜徉其中,可领略欧陆风情;
近代许多政客买办、达官显贵居于此,使五大道成为近代名人荟萃之地,每一幢别墅楼宇都似乎在无声地述说历史沧桑。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五大道地区原是天津城南一片坑洼塘淀。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散落着一些窝棚式的简陋民居。当时有“二十间房”“六十间房”“八十间房”等似是而非的地名。后划为英租界地。
从1919年至1926年,在这七年间,英租界工部局利用疏浚海河的淤泥填垫洼地修建道路。重庆道于1922年建成,当时名爱丁堡道、剑桥道;1929年,大理道、睦南道、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先后建成;但当时却被命名为英国街名——大理道当时叫新加坡路,睦南道当时叫香港道,常德道当时叫科伦坡道,重庆道当时叫爱丁堡道,成都道当时叫伦敦路。
五大道地区的地名有三个特点:一是独立宅邸多,里巷数量少,而名人名楼概以门牌为标识,不另命名,不设匾牌,不事声张。二是街巷通名以“里”为主,“胡同”之名在这里已销声匿迹。三是出现了“大楼”“别墅”“村”“坊”一类公寓庄园的通名,如:香港大楼、马场别墅、三友别墅、贤邻别墅、剑桥大楼、安乐村、大兴村、和善村、育文坊等。
座落在天津五大道地区的著名建筑群,有天津外国语学院、新华中学、天津人民体育馆、民园体育场、睦南道花园、桂林路花园,以及名人故居近百所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