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词义探幽 |
眼球——效益的杠杆
谭汝为
“眼球”就是眼珠子,是人眼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当代新闻用语和网络语言中的“眼球”,却借指注意力。例如媒体标题中“刺激眼球”“抢人眼球”“抓人眼球”“粘住眼球”“吸引眼球”“引爆眼球”“挑战眼球”“共赢眼球”“牵住眼球”“争夺眼球”“垄断眼球”等等,比比皆是。在互联网上就有“眼球先生”“眼球世界”“眼球聚会”等网站名称。
前些年,有一种时髦的理论认为:在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时代,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也不是信息自身,而是受众的注意力。这种注意力形成的资源,95%以上来自视觉。借用《哎哟,妈妈》歌词句式来说,就是“网络的效益从哪里来?是从那眼睛里到心怀”。因此,业内人士把网络经济,又称为“眼球经济”。随之又产生了“眼球效应”“眼球时代”“眼球大战”“眼球文学”“眼球资本”“眼球诱惑”……等等。
“眼球经济”确为互联网时代一个创举。一个网站能否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是其兴衰存亡的关键,“眼球”的作用至关重要,这与网站的知名度、内容、定位、风格、服务等综合因素息息相关。在互联网世界,创新永远是根本。因此,眼球是收获效益的杠杆;而创新是吸引眼球的引擎。因为没有创新,就令人生厌,就立马被抛弃,这就是“眼球经济”的苛刻要求。
“眼球经济”“眼球效应”理论,也作用于并考验着演艺圈、广告业的运作,与商品包装、书刊装潢、报刊发行、服装表演、汽车展销、商品博览等行业密切关联。传统产业为了争得消费者乃至下游产业的关注,所采取的广告宣传、公益赞助、球队冠名等一系列商业手段,造成枪眼的效果,以“吸引眼球”,引起关注,这和网站为争取访问量(点击率)而采取的措施,可谓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据报载,去年年初,东方歌舞团推出了贺岁力作——大型风情歌舞晚会《火一样的羞涩》。以激情四溢的异国歌舞为中心,融合了舞美屏幕、诗文朗诵和电影表达手段,将西方人火热的情感表达与东方人羞涩的爱恋之情融会交织,使观众置身于环球浪漫之旅的氛围之中。其实,它从矛盾而俏皮的标题到主体艺术的充分展示,从多彩的环球人文背景到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都追求别开生面、别具一格的创新以吸引眼球,最终目的自然还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