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弱冠”“及笄”和“豆蔻”——年龄的系列代称(上)

(2007-01-19 14:17:05)
分类: 词义探幽

“弱冠”“及笄”和“豆蔻”

——年龄的系列代称(上)

谭汝为

 

 古代文人雅士谈到人的年龄时,喜用代称,如“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及笄(jī)”指女子十五岁,“豆蔻”特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汉人戴震辑《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出外就学);二十曰弱,冠(加冠行礼);三十曰壮,有室(娶妻成家);四十曰强,而仕(服务社会);五十曰艾,服官政(出任官职);六十曰耆,指使(指导别人);七十曰老,而传(传给后辈);八十、九十曰耄;百岁曰期,颐(由别人供养)。”

 这段话说明了人生各个阶段的生理特征,后成为系列年龄代称的由来——称十岁为“幼学”,二十岁为“弱冠”,三十岁为“壮室”,四十岁为“强仕”,五十岁称“艾”,六十岁称“耆”,七十岁称“老”,八九十岁称“耄耋”,称百岁老人为“期颐”。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就是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女子挽发插笄,相当于男子加冠,都是成年的标志。因而把女子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称为“及笄”。

 《礼记·内则》谈到儿童教育时说:“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意为:男孩十三岁左右学习音乐,朗诵诗经,可执勺(即乐器“”)起舞;十五六岁就执象(象征兵器的竹竿)起舞,开始学习射箭和驾车了。后因以“舞勺”为十二三岁少年的代称;以“舞象”为十五六岁少年的代称。

 晚唐诗人杜牧《赠别》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是我国南方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春末开花,花色艳丽。杜牧用春风吹拂下含苞待放袅娜多姿的豆蔻花蕾,来比喻一位体态柔美动人的扬州少女。后“豆蔻年华”,特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