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红楼梦林黛玉猜忌投射作用心理 |
分类: 红楼说梦 |

在大观园里,林黛玉是最有才情的姑娘,但也是最难相处的女人,不只因为她的孤高,更因为她的多疑、猜忌,说话尖刻。
譬如薛姨妈请周瑞家的将十二枝纱花送给诸位姑娘时,林黛玉在接到后问:“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说“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一听,就冷笑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的也不给我。”这种话实在很伤人,难怪林黛玉的人缘会不好。
林黛玉的多疑与猜忌,一方面是来自她敏感的心性,但一方面也是因为她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会特别在意别人对她的看法,并采取防卫的态度。
譬如有一回她在窗外听到一个老婆子骂说:“你这不成人的小蹄子!你是个什么东西,来这园子里混搅!”林黛玉以为是在骂她而肝肠崩裂,哭昏过去。但其实那位老婆子是在骂她的外孙女,根本不是在骂林黛玉。
心理学家帕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请选修同一门研讨课的七个大学生,每人每个礼拜都分别描述他们对其他每位同学的看法,连续七个礼拜,结果发现,六个不同的观察者对同一个人的看法有相当的差异性,那些不同的描述与其说是在呈现被观察者的特质,不如说是在反映观察者个人的特质。
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心性或好恶投射到对方身上,譬如多疑的人特别容易发现对方的言行举止有可疑之处。
这就叫做“投射作用”。林黛玉因为生性敏感,兼又处境不利,一直存有别人会“瞧不起”她的心思,特别会去注意与此有关的蛛丝马迹,结果就“证明”果然是如此,而更加深了自己的这种倾向。
心性也许较难改变,但处境却可以改变。《吕氏春秋》里有个故事说:某人遗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的孩子偷的,看那孩子的举止、神色、说话,无一不是偷了斧头的样子,于是更肯定是他偷了斧头。后来,那人在山谷里找到了遗失的斧头,改天再看邻居的孩子,动作态度却一点也不像小偷。
如果林黛玉的处境能有所改变,增加她的自信心,心情开朗愉快,那她可能就不会那么多疑、猜忌和说话尖刻。
每个人都有他的心思,了解一个人为什么会那样做、那样说背后的原因,是一种慈悲的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