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新解】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正向心理学家

(2016-09-21 08:31:14)
标签:

论语新解

孔子

正向心理学

正能量

分类: 论语新解
【论语新解】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正向心理学家

  “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当今心理学的主流学派,“正能量”更是目前很多人都在鼓吹的一个观念,但我说“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正向心理学家”与其说在赶时髦,不如说代表我个人心路的一个历程或者转变。

 

  我个人对《论语》和孔子的看法曾几经更迭。高中时代在台湾读的是被列为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的精选版《论语》,也许是必读、必考的教科书,所以反而没有太多自发性的、想进一步去理解的兴趣。大学时代曾主动而认真地读了《庄子》、《老子》、《六祖坛经》等,但却没有好好再读过《论语》。

 

  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对《论语》和孔子浮生反感,因为我所学的医学、还有当时迷恋的精神分析,都聚焦于身体的异常面和精神的黑暗面,它们让我相信从异常与黑暗的周边角度切入,是理解问题、求得真知的有效途径。但孔子却“不语怪力乱神”,对异常与黑暗的东西毫无兴趣,只在意如何“成圣成仁”与当“君子”;兼因目睹社会上有太多“满口仁义道德,却一肚子男盗女娼”的假道学、伪君子,所以很自然地认为《论语》和孔子的那些观点是过时、天真、不切实际、浮夸的,甚至是迂腐、有害的。

 

  但就像一切都难逃变化般,随着人生的起伏转折,我对《论语》和孔子的看法也慢慢发生了转变。除了生活阅历让我多长了些智慧外,更重要的是来自下面经验:当我想对自己的子女和青年学子谈论什么是“自我追寻”和“生命意义”时,我所举的竟都是正面的、光明的、可以激励他们、让他们效法的人与事,这不正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所说的“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吗?

 

  当然我也会触及人生的黑暗面、残酷的现实、人性的狡诈等等,但谈得不多,因为总觉得对它们有基本的认识即可,又不是想当“坏人”或“病人”,谈那么多做什么?就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了解到孔子的“不语怪力乱神”、“见不善如探汤”、“就有道而正焉”、“里仁为美”等等,并非肤浅、鸵鸟、迂阔,而是一种严肃的抉择:

 

  在光明╱黑暗、乐观╱悲观、善良╱邪恶、爱╱恨、快乐╱痛苦的二元对比中,他选择了光明、乐观、善良、爱、快乐,也就是下决心用正向的心态来看待自己、他人、人生与社会。

 

  这其实也是当今成为主流的“正向心理学”的基调。正向心理学所关注与强调的六种美德(智能与知识、勇气、人道与爱、正义、修养、心灵的超越)、二十四种特质(好奇心、乐于学习、判断力、原创力、社会智慧、高瞻远瞩、勇气、毅力、真诚、仁慈、爱、责任、公正、领导能力、自制、谨慎、谦虚、对美的欣赏、感恩、乐观、信仰、宽恕、幽默、热情),也都是孔子所关注和强调的,而在《论语》里也都做了很多探讨。

 

  我以为在中国过去的诸子百家中,没有一个人、一本书能比孔子和《论语》对此有更大的涵盖面,所以,孔子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正向心理学或哲学大师。这也是我现在对孔子和《论语》的看法,有一点青原惟信禅师在三十年间“看山看水”:肯定──否定──再肯定的意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