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媒体报导】凡走过的必留下痕迹

(2016-09-02 08:27:16)
标签:

花开见禅

王溢嘉

分类: 演讲访谈

 

记者 解慧

原载《图书馆报》2011/11/18

 

  王溢嘉,医学专业,台湾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弃医从文,专事文化工作。写作涉及人文、艺术、文学、心理等多个领域。目前其著作已达三十余部,包括《夜间风景——梦》《不安的魂魄》《世说心语》《一只暗光鸟的人生备忘录》《性文明与荒谬》《智慧的花园》等等。其融知性与感性、冶人文与科学于一炉的写作风格,在台湾独树一帜。

 

  有人这样评价他比医生懂得更多的心理学,比心理学者懂更多的生命科学,比生命科学学者懂更多的精神分析。

 

  近日,王溢嘉的《花开见禅》一经上市,便受到许多读者的欢迎。据悉,某公司一次就团购了500册,作为员工答疑解惑,安抚心灵的日常读物。《花开见禅》是王溢嘉关于〝禅〞的一些小感悟。本书以〝禅〞所触及的领域为脉络,以历代禅师们奔放跳脱、幽默而富有创意的问答及特立独行的举止为材料,引发联想,打破人们对人生百态的虚妄执着,解开世人闭塞的心灵,试图为生命带来另一种可能性。

 

  原先读过王溢嘉作品的读者不难发现,王溢嘉的作品大都是围绕〝人心、人性〞的培养与形成这一课题,《花开见禅》也不例外。学过医又喜爱文学的王溢嘉在日常生活中就对人类心灵所涉及的诸般层面与各种问题都饶有兴趣。而中国禅宗除了秉承佛教〝万象唯心现,万法唯心造〞的观点外,更是〝直指本心〞,所以很自然地就成为王溢嘉想要了解的一个领域。逐渐对禅宗有了一些认识后,王溢嘉觉得禅宗在人类思维、认知、自我概念、心理治疗、心灵解放、生命追寻甚至自然生态方面,都有很多独到之处。

 

  弃医从文不论对谁都是一个重大的决定,而医学知识也给王溢嘉的文学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他说,现在回过头看看,要不是学医的经历,自己也不会写出《实习医师手记》这种作品。

 

  因此,王溢嘉喜欢从科学的角度去看人文问题,或从人文的角度去看科学问题,让科学与人文对话。在探讨问题时,也会秉承医学的由〝异常〞来了解〝正常〞的求知模式,从〝周边〞进入〝中心〞,透过〝解构〞来理解问题或获得答案。并且常常会用〝比较〞来凸显文化或知识的特性,对他来说,〝比较文学〞就好像〝比较解剖学〞一样。在《花开见禅》《梦》《文化与心灵》《命运的奥义》《情色的图谱》等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比较〞的痕迹。

 

  读王溢嘉的文字,字里行间便能感觉到他不仅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深厚,同时对于现代心理学、精神分析以及生命科学等都有独到的见解,并且也将这些内容反映到作品中。而他的〝修行〞过程就是读书。台大医学院院长魏火曜先生告诫学生〝学医的人容易蔽于一枝〞,王溢嘉一直深以为戒,为了避免沦为井底之蛙,他尽量吸收各种知识来开拓自己的眼界和心胸。他说,读书也是一种〝修行〞,因为接触到越多的学说和见解,就越不会〝执着〞于一家之言,也是在精神层面破除我执、去妄存真的一个好方法。

 

  而在生活中,处处都有禅的修行。王溢嘉说,禅不是空中楼阁式的玄谈,它必须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关于禅修,古来即有〝顿悟〞与〝渐修〞两种功夫,从时效和震撼力来看,〝顿悟〞比〝渐修〞来得吸引人,但两者犹如鸟的双翼,缺一不可。如果说〝顿悟〞是点燃心灯,那么〝渐修〞就是去除沾染在心灯上的尘垢。一个人可以顿悟,却无法顿净,要〝不使惹尘埃〞,就需〝时时勤拂拭〞,〝渐修〞就是一种日积月累、身体力行的功夫。人们常说要懂得〝放下〞,但〝放下〞不是要割舍或抛弃各种牵挂,〝无事一身轻〞,而是要以一种自在、欢喜、轻松的方式和心情,重新去〝承担〞生命的责任与义务,以真心去工作与生活。

 

  而关于他的新作《花开见禅》,王溢嘉说:〝这本书就是要通过‵禅′寻找我们的本心,从而‵去妄存真,明心见性′。只要我们去除妄见、歇下识心,让真心显现,就能脱困离苦,欢喜自在。而‵去妄存真,明心见性′的过程就叫做‵悟′,‵悟′字从‵心′从‵吾′,也就是我们必须有发自个人内心的觉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