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今说】从加拿大的雪兔与山猫看老子的刍狗与风箱
(2016-02-04 12:18:53)
标签:
老子道德经刍狗天地不仁道家 |
分类: 老子今说 |
【老子今说】第五局 刍狗与风箱:万事万物的起伏之道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白话】
天地没有偏私,把万物当成祭祀时用的刍狗,让它们自荣自枯;圣人没有偏私,把百姓看做祭祀时用的刍狗,让他们自兴自衰。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大风箱吗?空虚但不匮乏,越鼓动风就越多。议论或政令太多,很快就会碰壁,还不如保持虚静。
【弈后语】
人生流变不居,有起有伏。而这,其实也是自然之“道”。为了让我们了解自然与人生的起伏之“道”,老子用了两个比喻:刍狗与风箱。
先说刍狗:它是用草扎成的狗,做为祭祀用品。在使用时,装饰得甚为华丽,也备受重视;但用完即被抛弃,任人践踏。把万物和百姓比喻成刍狗,可以说是“视之如草芥”,反映天地和圣人的“冷漠无情”;但比较圆融的说法是“不仁”并非“冷漠无情”,而是“没有偏私”──天地把万物当刍狗,是让它们自荣自枯;而体合“天道”的圣人或领导者把百姓当刍狗,也是让他们自兴自衰,没有偏爱。
荣枯有时、兴衰无常,这其实是很自然的事。让万物与众人随他们自己的节奏与意向去发展,在起起伏伏中,我们不必也不要因个人的好恶而横加干涉,这似乎更符合老子所说的“天道”,还有他要我们遵循的“人道”。
再说风箱:它是炼铁时用来生风旺火的工具。风箱里面是空的,但只要稍一鼓动,就会生出风来,而且越鼓动风就越多,源源不绝,生生不息。它的作用就来自中空,所以,体合“天道”的圣人或悟道之士也应该“守中”,但并非儒家所说的持守中庸之道,而是保持虚静──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你越以人为的方式去干预,就越会带来混乱。
但我觉得老子用风箱做比喻,可能有比单纯的“虚静无为”更深刻的含意。风箱不只是里面空虚而已,它的作用来自鼓动时的一胀一缩(也是一种起伏),有人因此把老子视为是当今“宇宙胀缩论”的先驱者。这个理论认为宇宙在由“奇点”大爆炸后,即不断膨胀(现在还处于膨胀阶段),但在膨胀到一个临界点后,它又会开始收缩,而在收缩到成为一个无限小的“奇点”后,又会大爆炸开来,进入另一个循环。把老子的“风箱说”视同“宇宙胀缩论”很有想象力,但我想这并非老子想告诉我们的重点。
重点应该是万物的荣枯、国家的兴衰等,拉长时间来看,就好比风箱的胀缩,而且彼此之间还有连动关系,譬如这个国家的膨胀(兴),就会导致另一个国家的收缩(衰)。现在我们已确知它是生物界的一个律则(道),加拿大雪兔与山猫数量的起伏就是典型的例子:
当食物丰富且掠食者山猫不多时,雪兔即会大量繁殖(膨胀),山猫也会因猎物多而跟着大量繁殖;但这样又会导致雪兔(被猎杀)族群的减少(收缩),结果山猫的数量也随之减少;而在获得喘息后,雪兔又开始大量繁殖,于是进入另一个循环。
自然界就是靠这种胀缩循环来维持生态的平衡与稳定,这也是另一种“天地不仁”,你如果觉得雪兔被山猫扑杀很可怜,“仁心”大发而出手干预天道,那通常只会带来意想不到、更糟的后果。
人生和世事总是起起伏伏,恰似刍狗的受尊荣与被冷落,亦如风箱的一胀一缩,但这正是让宇宙和万物生生不息之“道”。何须为此伤神劳力?与其出手干扰它,不如虚心接纳它,让自己随着自然的节奏俯仰天地间,纵浪大化中,恐怕是比较明智、轻松自在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