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占卜命理文化 |
分类: 笔记新观 |
现在有些开明的命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会说,人生是非常复杂的,当你陷入困境、感到迷惑、面对疑难时,算命正可以为你“开另一扇窗”,提供另一种解释、看到另一种可能、发现另一条途径。所以,我们不必拘泥于古典命定论里一些过时的说法,也不必在意它是否准确,而应该抱持开放的心灵、健康的态度来看算命,甚至何妨自己去算算命,说不定能带给一些意想不到的启示。
这当然有部份的道理,特别是经由占卜而得到的纹路、卦辞、签诗等,言简意赅,可以有很多联想,正可让我们发挥想象力、磨炼思考能力。在古希腊就有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当波斯帝国的海上大军压境时,惶惶不安的雅典人到阿波罗的神庙祝祷,祈求阿波罗能指引他们一条明路。阿波罗透过祭司说出了“信任木墙”这样的神谕,但对神谕的解释产生了分歧,有人说神的意旨是要他们逃到以木栅做为防御工事的卫城去,有人说是要他们赶造木船逃离雅典,有人说阿波罗是要他们造木船和波斯人进行海战;在一番激辩后,“海战派”获胜,于是雅典人造船出海迎战,奇迹般地歼灭波斯泽克西斯王的舰队,改写了历史。
但这只是一种情况,也许我们该看看另一种情况:
唐太宗李世民还没当上皇帝,也就是还是秦王时,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想连手消灭他。李世民的幕僚长孙无忌、尉迟恭等劝他先发制人,进行政变,但李世民一直犹豫不决。眼见形势越来越危急,李世民和幕僚决定出手,但因祸福难料,所以先请巫师在府里占卜吉凶。这时幕僚之一的张公谨刚好从外面进来,看到这种情形,立刻将占卜用的道具全部扫到地上,义正辞严地说:“占卜是用来定犹豫、决嫌疑的,如今此举已是箭在弦上,势在必行,毫无疑惑,不能犹豫!为什么还要求助占卜?如果占卜的结果是不吉,难道要就此歇手不成?”李世民一听,醒悟过来,于是不再占卜,也不再犹豫,而在隔天发动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在当上皇帝后,还因此而封张公谨为“定远公”。
如果不是张公谨实时出面阻止、厉声斥责,占卜显然会持续进行,而如果占卜结果是“凶”,或有人朝这方面去解释,那么政变很可能就会因而中止或延期,往后的历史也就跟着不同了。由此观之,所谓算命或占卜能提供另一种意见,让我们看到另一种可能,需要视情况而定;有些情况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越弄越糟。而且要听另一种意见,也有其他可能更明智的管道。
欧巴马在当选美国总统后的首场记者会上,有记者问他是否向卸任的总统们请益过,欧巴马回答:“我已经向所有在世的总统请益过了,尤其是前总统柯林顿。但我不想弄南西‧里根那一套,就是各位晓得的降灵。”众所周知,故美国总统里根的夫人南西迷信占星术,特别是在里根遇刺前几天,有星象学家就警告有血光之灾,果真遇刺后,南西更深信不疑,据说她会根据星象学家的吉凶预测,提供给里根作为参加活动或做出重大决定的参考。殴巴马的说法显然意在调侃,强调他治国不必靠星象、占卜、降灵来指点迷津。
唐太宗是个英明的皇帝,在施政方面,魏征曾向他建议要“兼听则明”。但显然并非事事都得如此,有时候,一个人是“虚则兼听”,想要“兼听”正表示你自己拿不定主意,心里七上八下,这时若是去乞灵于占卜、灵媒,当然可能真的能提供你另一种意见,让你看到另一种可能;但也可能会把问题弄得更复杂,意见越多越难以取舍,听得越多越觉迷惘,结果成了“兼听则惘”。李世民能听从张公谨的话,放弃占卜,表示他头脑还算清楚。在很多重要的时刻,你真正需要的不是“另一种意见”,而是坚定自己对原来意见的信心,毫不犹豫,就像前美国国务卿季辛吉所说:“没有替代方案,使我的心灵显得无比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