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人性】洪承畴为什么会变节投降?
(2014-02-12 09:17:37)
标签:
洪承畴变节人性心理自我调控 |
分类: 历史与人性 |
【人性探微】洪承畴为什么会变节投降?
自我调控性高,好的一面是有弹性、知所变通,坏的一面则是像变色龙、难以信赖。
《啸亭杂录》记载:明末边防大将洪承畴在战败被俘后,皇太极派范文程到狱中去游说他投降,洪承畴一直破口谩骂,范文程只好转而和他谈些古今历史。闲谈间,范文程发现洪承畴一再用手拂去从屋梁掉落衣上的灰尘。他在回去禀报皇太极时,说:“洪承畴不会死了!我看他对所穿的衣服都如此爱惜,何况是自己的性命呢?”后来,洪承畴果然投降归顺。
我们固然可以说范文程的判断是“见微知著”,但洪承畴的“一再用手拂去襟袖上的灰尘”,正表示他注重衣著和自己的外在形象,是现代心理学里所说“自我调控性”比较高的人。当情境要求与个人理念发生冲突时,高自我调控者通常会调整自己,放弃个人理念以迎合外在情境的要求。洪承畴刚开始也许没有要投降的意思,但后来看到大势已去,他也就不再坚持原先的想法,而对外在情境的要求妥协。
研究指出,高自我调控者喜欢将自己视为在人生舞台上扮演各种角色的演员,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人面前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他可以很严肃,但也可以很洒脱。从好的一面来看,高自我调控者富有弹性、知所变通、能满足人生各种角色的需求,而坏的一面则是易被认为虚僞、变色龙、机会主义者、不可信赖。
在生活细节上,高自我调控者较注重自己、交往人士,甚至所购买房子、车子、衣服的外观,务必要使其符合个人形象。凡是会损害个人外在形象的事物或批评,都让他深感挫折;在遇到不愉快时,他喜欢藉换个环境来改变心情。
当然,这不是说喜欢穿名牌、开名车的人都会像洪承畴般成为“变色龙”或“机会主义者”,这里面有程度的问题。自我调控性的高低不仅因人而异,也会因事因时而异,调查显示,越是事关重大,就会有越多的人愿意牺牲个人理念来顺应情境的要求;另外,自我调控性也会随著年龄而降低,也就是说多数人在追求表现、想获得他人肯定的青壮时代,较会顺应外在环境的要求,但在年纪越大后,就越会听从自己内在的心意。洪承畴战败被俘时如果能老一点(当时他年方48岁),而且面对的不是生死抉择,那他的决定可能就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