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与人性】李世民为什么发动玄武门之变?

(2012-06-08 08:55:10)
标签:

人性

心理

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

冒险偏移

分类: 历史与人性
 

  在和臭味相投的人交换意见后,你会变得“更臭”。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好皇帝,但他所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却残酷而血腥。根据历史记载,李世民还是秦王时,虽然跟被立为太子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明争暗斗,但他并不想采取主动,而是他的死党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一直怂恿他先发制人,否则他们就要另谋出路。


  李世民在点头后,还是相当犹豫,而在王府里占卜以问吉凶,他的另一死党张公谨从外面回来,却将占卜道具全部扫到地上,正告他:“此举已是箭在弦上,势在必行,毫无疑惑,不能犹豫!”如此这般,李世民才铁了心发动政变,杀死哥哥和弟弟,成了皇位接班人。


  这些记载似乎想为李世民漂白,让我们相信他在整个血腥事件中有点身不由己。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玄武门之变从动念到付诸实现,可以说是一场典型的“冒险偏移”行动。人生很多计画都有风险存在,更大的利益里总是潜藏著更大的危险,在想要冒险而又有所顾忌时,多数人都会去和同党好友商量讨论。这种讨论会有什么结果呢?心理学家史东勒的研究显示,如果先让受测者个别阅读某个两难困境,并回答冒险的成功机率有多大(10%20%……90%)时他愿意选择冒险后,六、七个人一组就该困境交换意见,讨论完毕,每个人再次回答原先的问题。结果大多数受测者都会采取比原先更加冒险的态度,譬如本来认为成功机率50%才会冒险的人,经过团体讨论后,变成只要30%的成功机率就愿意冒险。


  这就是“冒险偏移”。对须采用较冒险方式才有较大胜算的事情,团体讨论产生的并非折衷方案,而是会变得比讨论前的个别平均值更具冒险性,手法也可能变得更激烈,这有几个原因:一是在团体讨论中获得有利於原先倾向的新资讯,而强化自己的信念;一是在讨论中听到一致的意见,感受到从众的压力,因此更向群体共识的方向偏移;一是对风险的顾虑、恐惧和责任在集体讨论中被“稀释”掉了。


  对於玄武门之变,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李世民原本就有发动政变的倾向,在和死党们多次讨论、互动后,产生“冒险偏移”效应,而采取了更冒险、更激烈的行动。


  其实,不管什么事,在和“臭味相投”的人交换意见后,你都会变得“更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