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溢嘉经典新说
王溢嘉经典新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45
  • 关注人气:1,2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与人性】李鸿章为什么去拜访俾斯麦?

(2011-09-26 08:50:01)
标签:

人性

李鸿章

俾斯麦

自我评价

自我高估

分类: 历史与人性
 

李鸿章为什么去拜访俾斯麦? 王溢嘉

 

【历史与人性】李鸿章为什么去拜访俾斯麦?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第一个要认识的就是被你高估的自己。


  甲午战争后,北洋大臣李鸿章奉命出使西洋五国,其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私人行程,就是去拜访德国前首相俾斯麦。在抵达俄国时,他就写信给俾斯麦,表示“仰慕毕王声名三十余年”;在到德国拜会过徳皇后,即专程到奥姆勒去见俾斯麦。李鸿章向他请教变革与强国之道,也彼此发了一些“被小人制肘”的牢骚,两人惺惺相惜,相谈甚欢,最后还拍照留念。


  凡事必有因,李鸿章会这样做,跟他的一个看法有关。人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一个看法是“我怎么看我自己?”也就是自我评价。李鸿章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但不管说他“卖国求荣”或“力挽狂澜”,“昏庸无能”或“雄才大略”,这些都是别人的看法,重要的是李鸿章怎么看自己?答案就在他专程去拜访俾斯麦这件事里。在李鸿章因剿平太平天国和捻匪建立功勋,出任要职后,就有西方的外交官称许他是“东方的俾斯麦”,从他出使欧洲时给俾斯麦的信、拜访俾斯麦时谈话的内容以及两人的合照等,我们更可以说,“东方的俾斯麦”就是李鸿章对自己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就是“给自己打分数”,研究显示,大多数人都喜欢高估自己。有个实验说:心理学家找来25个彼此都有相当了解的熟人,请他们根据文雅、幽默、聪明、社交能力、卫生、魅力、自大、势利、粗鲁这九个项目,给每个人(包括自己)排名次。结果显示,每个人都高估了自己的优点,也低估了自己的缺点,差别的只是程度而已。譬如有一个人将自己的文雅程度评为第1名,但其他24个人对他文雅程度的评价却名列第20几名(平均)。还有一个人对自己聪明和魅力的品评都比别人所给的名次提前了6名,而对自己势利、自大和粗鲁程度的品评却比别人所给的名次后退了6名。


  传闻李鸿章在见了俾斯麦后,曾得意地说有人称他是“东方的俾斯麦”,但俾斯麦听后却微笑回答可没有人说他是“欧洲的李鸿章”。这个传闻不仅讽刺,而且无情地点出了李鸿章把自己看成“东方的俾斯麦”,显然是高估了自己。


  君子自重。每个人都应该要有正面的自我评价,但每个人也应该知道,那跟别人给你的评价有很大的落差。


(原载南方都市报,收录於新华出版社《看到人心深处》一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