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芝麻里的《资治通鉴》

标签:
电子书资治通鉴关键字搜寻搜寻文化 |
分类: 文化解碼 |
芝麻里的《资治通鉴》 王溢嘉
近年来,不仅像《四库全书》等大部头古籍,连《金庸武侠小说全集》等也纷纷电子书化,电子书的体积小,而且有方便的搜寻引擎,可以大幅减少贮放空间和东翻西找的时间,对读者实是莫大的福音。
想起几年前,我为撰写《汉民族幽暗心灵》系列找资料,经常到图书馆读《笔记小说大观》,该套丛书有四百多册,每册都在五百页以上,内容极为芜杂,我只能这里翻翻,那里看看,一天下来,找到的合适故事也许只有几则,费时甚多,而收获甚微。真希望有人也能将《笔记小说大观》电子书化,我一定第一个购买。这似乎是迟早的问题,只恨自己早生了几十年。
虽然有人断言,电子书不可能取代传统书,但阅读电子书的人口会不断增加则是不争的事实,对卷帙浩繁的小说或论著,以前有所谓的“浓缩本”或“精华本”,可节省读者阅读的时间;而电子书则更方便,它既是“全本”,又可让你用关键字搜寻,只阅读你感兴趣或需要的部分,对写报告或写论文者可说功德无量。
我因此而想起以前在阅读《笔记小说大观》时无意看到的一则故事:
苏州人喝茶,喜欢在茶里加点芝麻,卖茶人就用纸包著芝麻,给客人自行添加。有一间茶坊用家里所藏的一本厚书来包芝麻,每次随手撕下一页,颇为方便。某客人经常来光顾,累积了几页这种包芝麻的纸张,一日闲著无事,细看纸张上的文字,发现竟然是《资治通鉴》,於是如获至宝,熟读手上每一张芝麻纸,读得倒背如流。
随后,他每次和人见面,就以此做为谈论的材料。有人好奇问他为何如此博学?他一脸正色地说:“这些都是我从包芝麻的纸上读到的,但也只有这些,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
在不久的将来,极可能发生如下情事:一个习於阅读电子书的研究生,一口气写了三篇论文:“论《红楼梦》里的巫术”“论《战争与和平》里的农民生活”“试析普鲁斯特《似水年华》中的味觉经验”,朋友大为叹服地说:“你真是博学啊!”研究生一脸正色地说:“这些都是我用电子书的搜寻引擎读到的,但也只有这些,至於这三本小说的其他内容我就不知道了。”
好个“芝麻开门”!但大家读到的也只是一些“芝麻”而已。
我不禁怀念起以前在图书馆翻读《笔记小说大观》的时光。上述那个故事出自《寓圃杂记》,并非在我原先的“怪力乱神”搜寻之列,而是以愚公移山之法无意中看到的,当时觉得颇有意思,就将它影印了下来。想不到今日鬼使神差,竟然能派上用场。如果我读的是《笔记小说大观》电子书,用关键字搜寻,那我可能永远和它失之交臂。
书海浩瀚,每个人所看到的都只是几粒芝麻而已。但在“芝麻开门”的科技魔法下,你所看到的可能只是更多芝麻里的小芝麻。
好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