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月时评] 撒欢儿贺岁 VS 撒娇贺岁

(2010-12-13 12:16:24)

[12月时评] <wbr>撒欢儿贺岁 <wbr>VS <wbr>撒娇贺岁

201011月末,姜文、陈凯歌、冯小刚,在各自新片后期混录间隙,坐在一起晒太阳……半个月后,他们的新作品将在中国陆续上映。

撒欢儿贺岁 VS 撒娇贺岁

 

 

 

    1

说什么、怎么说、为什么说,是导演中心论三个蛇打七寸的问题。

把它们弄清楚你才能明白,一个电影为什么是你看到的那样,而不是你想看到的那样。《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答案都在电影里,作者已沿针脚细密缝入连串密码,只等你去读取,戏外,你即便看到更多,也未必说得清楚。

 

   2

在中国,“说什么”,包括“想说什么”和“能说什么”这两层含义。

中国导演,我们讲,有追求的那些,还都是尽量在“能说什么”里面干“想说什么”的事儿。这三位当然也不例外。看他们选择的时代。

一个电影对年代背景的选定,在中国是个巧活儿,因为这不仅反映一个导演的品味情操、意趣理想,还可能反映他适应本土市场的能力,他规避政策雷区的能力,他溶解观众趣味的能力。原则上讲,他选定的“时代”离我们今天越近,他对市场的驾驭就越“有可能”从容自信——这当然不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很不幸,在中国这算半个真理。

三位导演的选择分别是“一个春秋义士、一个北洋乱世、一个当代欢场。”似乎,冯小刚赢?

表面看,陈凯歌躲避当代、躲避群众最远,但在历史与文化的勾连上,在“我必须告诉你这个道理”上,其诉求却最强烈。陈凯歌借春秋义士程婴,无非想再顶一下司马迁那句话——“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成,不爱其躯。”这话别人说,我们得躲,但凯歌老师说,我们不能太不知好歹,应该扶耳恭听,我们得聆听大师教诲,否则,人生注定不堪一击。不过,这回凯歌老师似乎稍稍有些语无伦次。他的高傲孤独、宅心仁厚,几乎已成一种自我修炼与催眠,更是中国影坛一座标志性建筑,有人要想摧毁中国电影的某种信念,当在此地下手……但这是否某种程度上也遏制了大师创作的勇气和自由?

姜文的情况是这样:《太阳升》失利,对他恐怕是个深刻刺激,他索性双眼一闭、把心一横,不和上帝对话了,改和使人民币的上帝对话——拍个最给力的让你们看,“不弯腰也挣大钱”——卡司阵容空前绝后,故事锁定销魂乱世(跟《阳光灿烂》、《鬼子来了》有气质上的貌似),就是要在一个杂草茂密的花花世界,讲一出“买官盗官、官匪龙争虎斗”的民国传奇。革谁的命不是革命?……要知道,那可是辛亥革命的前夜故事,他不可能不在里头埋点儿什么,但深浅,是个问题。

冯小刚拍《非诚勿扰2》,我觉得他……不敢说偷懒,算是休息吧。第一筐萝卜挣钱了,你得照顾资本已经被熏成腊肠一样的利欲心,事情办得愉快,人家想再来一次,这也是人之常情。有意思的是王朔,他来写这个剧本,我们不好意思不期待,况且他和冯小刚,可不像三成熟牛排遇到五成熟羊排一样不熟,这俩熟人凑一块,那太该“有点意思”了,所以《非2》,也可能有点花头。

 

3

故事该怎么说?

《赵氏孤儿》这个故事,可能需要再简单重复一下:

春秋,晋国。灵公年幼,朝权旁落赵盾(鲍国安)世家,权臣屠岸贾(王学圻)图谋篡权,设计怂恿灵公诛灭赵氏九族。赵朔之妻庄姬(范冰冰)获噩耗,委托名医程婴(葛优)偷出赵氏孤儿,为免屠岸贾斩草除根,程婴将自家骨肉充作赵孤上交,因举报有功,程婴与孤儿得以入驻屠府,屠岸贾深喜孤儿,便将其当作半子抚养。此后十五年,程婴忍辱负重,悉心教导孤儿,只待孤儿一朝成人,一雪前耻。

简单讲,故事第一幕,陈凯歌拍得非常精彩,可以打八十五分,宫廷谋变、搜孤救孤,力度、转折、节奏都好,环环相扣,瓷实;第二幕进展纠葛,叙事焦点不准,观众开始笑场、出戏;第三幕,人物命运的最后抉择,其实够纠结,但疼痛感始终打不到观众身上,大结局的悲剧力量显得相当涣散。看完你就恨,如果这是一部片长45分钟,名为《我是如何卷入此事,害了自家老婆孩子却救了赵家孩子性命》的电影,那真就堪称完美了……

陈凯歌把改编重心放在程婴身上,因为此人是他精神所系,他要程婴既是历史英雄又是时代凡客,他一个升斗小民却干了件可载史册的不凡大事,他为什么能做出舍亲骨肉而取忠义的举动?这过程中必有犹豫、挣扎、痛苦,这才是戏剧,这才够哈姆雷特。要求是雅的,可惜手段不够硬,最终造成叙事思路的矛盾和混乱——为了让今天的观众“相信”,导演实际上做了件让原本千锤百炼的经典叙事,核心变得更软弱、犹疑、混乱的工作。“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成,不爱其躯。”本是陈凯歌想向观众转述的大道,但他却又对此表示怀疑,这一来,拍《赵氏孤儿》,就有点拼命和一种无稽之力较劲的意思了。

《圣经》里载过一个创世记中最冷血的故事,说一个叫亚伯拉罕的家伙,为了向上帝表达诚心,牺牲自己的独子作为祭品——他实际上干了件和程婴极相似的事——关键时刻,神阻止了他。这个故事,怎么解释才能让人觉得亚伯拉罕做的是个正经事儿呢?最好的办法,其实是不解释。

有些事、有些精神、有些信仰之力,解释其实徒劳,不解释,力量反而很是强大。

 

3

据说《让子弹飞》,“先后六位编剧,花费数月打磨剧本,筹备15个月,拍摄5个月,后期近一年时间,与今年既开拍又上映的另几部华语大片,完全没有可比性,是一部真正意义上有营养的商业大片。”观众喜欢有营养的大片,市场也最缺有营养的大片注入活力和信心,谁都希望这粒子弹,最后真成了震撼市场的那颗炮弹。但愿姜文这次,别忽悠我们。 

说到戏肉,最近半个月,不止一次听人说起这么一场戏,这算是一场预定了“影史”入场卷的戏,很有分量——“‘鸿门宴’,是这个片子里最重要的一场戏,剪完大概八九分钟。主要就是姜文、周润发、葛优三位大哥同台飙戏的场景,既有幽默、阴谋以及好看的节奏,是一场异常精彩、结实的戏,在情节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是全片的第一个大高潮。一张圆桌、三个人、三百六十度环轨,三台机器转着拍,这八分钟我们大概拍了一周左右时间,耗费了十万尺胶片,相当于一部小电影的胶片总和。直接是一千尺的胶片跑到底,有人戏称‘全片无尿点’。”

据说,《子弹飞》不仅没尿点,还是一部“有尿也得憋着”的电影,确实有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架势。拭目以待。

 

4

从前有一天,冯小刚在微博上说了这么一番话:

“王朔曾说,‘中国人本来就穷,身上的虱子还分三六九等。’这话说得好,谁要舔着脸觉得自己是精英,那真不是一般的缺心眼儿。近百年来,咱们的精英发现过什么,发明了什么?全是山寨。幅员如此之辽阔、人口如此之众多、历史如此之悠久的民族,对当代文明的贡献如此之小,举世罕见。所以说中国没有精英,只有鹦鹉。”

——看他这么指点江山、愤世嫉俗,派头倒俨然鹦鹉界的一枚精英。

贺岁三王,陈凯歌和群众最为疏远,他似乎怀着对当代的冷淡与漠视,独自暗中修炼,武功却渐渐偏废;姜文习惯俯瞰审视,对群众与群氓既不轻易嘲弄,也不随便亲近,但一出手,绝对打中要害;唯独冯小刚,是真肯随时随地弯腰和群众对掐的,且观众给他越多,他越觉得精英给他太少。

其实,这么多年来,小刚老师最耿耿于怀的,就是至今未能得到所谓精英阶层的肯定,也不知这肯定对他为什么那么重要。弄到现在,甚至媳妇不被肯定,他都不高兴了,金马奖没给徐帆影后,他说人主席“外行”,不像够不到葡萄的狐狸,倒像要糖吃的小孩。不过,最近,《好莱坞报道者》把他评为“对中国电影工业有重大贡献的人士”,还作出如下批示——“他是少数关注叙事技巧、关注观众感受的中国电影人之一。他从不自视精英,不曾居高临下面对观众,因此无论小制作的喜剧片还是大制作的灾难片,他的作品都能引起反响并取得票房佳绩。”老实说,这段评论很中肯,只是不知在他看来,算不算一次来自精英的确认和肯定?

 

 

    [12月时评] <wbr>撒欢儿贺岁 <wbr>VS <wbr>撒娇贺岁  [12月时评] <wbr>撒欢儿贺岁 <wbr>VS <wbr>撒娇贺岁

 本月推荐外语片

 

《看见恶魔》I Saw the Devil 韩国

注定是会引人反感的电影,太多不节制的性、暴力、肮脏人性和无所归的残忍……但后半部,当恶魔和追逐者的关系开始置换,天生的邪恶和冷酷的复仇彼此审视,影片终于开始享有了某种尖锐的力度,但深度终嫌不够。

 

《诗》Poetry 韩国

今年最好的韩国电影……耐看,也经得起琢磨,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对我来说,李沧东跟我说的是这个道理——诗歌的要义是纯粹、干净,而做人,也应该一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