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饕餮与怒放:乌尔善告诉中国电影的三件小事

(2010-11-08 12:23:23)

饕餮与怒放:乌尔善告诉中国电影的三件小事

 

饕餮与怒放

乌尔善告诉中国电影的三件小事

 

 

文。老晃

 

 

见识过《刀见笑》,我看乌尔善至少告诉了中国电影界三件小事:

 

1、《故事会》也是有营养的;

2、未来中国类型片市场不会只有一个宁浩在玩;

3、多数情况下,蒙古导演比蒙古大夫靠谱。

 

    和很多人一样,我是先被《刀见笑》第一款预告片打动,才开始关注这片子和这导演,据说预告片剪辑师也因此火了,其人名叫魏楠(详见本期专题《小职业》)。当时风传,今年会有两个新锐导演横空出世、一鸣惊人,因为都是拍广告出身,俨然形成一股小气候。两人一个叫李蔚然,似乎照着库斯图里卡的路数拍了个相当欢快的乡村闹剧——《决战刹马镇》;另一个,就是乌尔善,却迟迟不发力,神秘莫测。《决战刹马镇》公映后票房不错,但李蔚然的真实功力,未免略微让人扫兴,《刀见笑》却没让人失望——它是今年让我笑得最多、最开心的电影。除了好玩,还有惊喜。

 

    惊喜有三,首先是叙事结构。这电影由三个小故事组成,都紧密围绕一把玄铁宝刀展开,而同一把刀却因主人不同,先后成为“侠客之刀”、“厨师之刀”和“屠夫之刀”。三个部分各有图腾(鸡蛇猪),叙事又分别以鸡、蛇、猪相互咬尾形成一个环状结构,这是形式感;鸡、蛇、猪分别代表贪、嗔、痴,这是主题。因为结构精巧,很多人说《刀见笑》借鉴《低俗小说》,并因此誉乌尔善为“中国的昆汀”,但这个评价,我看不但廉价而且货不对板——如果非要在乌尔善和昆汀之间找什么共同点,恐怕只有“顽劣”,因为两人都可谓“电影顽童”。

 

这就得说到第二个惊喜:混搭。《疯狂的石头》之后,中国低成本喜剧多玩解构、后现代、黑色幽默,混搭、胡搭、乱搭,简直是必备佐料,却很多贻笑大方,《刀见笑》是我见过混搭最疯狂却最自信的一个。一个武侠片,混了黑色幽默不够,还要降一格,混屎尿屁喜剧,屎尿屁还不够,还要来FlashKTV——乌尔善的恶趣味如酒后汪洋,当中好多地方,简直就是TM《南方公园》啊!混搭很多人都搞,搞得这么自在洒脱、低耗高效者,无出其右。广告片导演的优势,可谓物尽其用,又达到了一种必要的均衡,这其实是功力所在。我见过乌尔善,作为蒙古人,他可是真够贫的,难得在于,他打得出去又收得回来。在中国拍电影,搞类型片,当然有很多现实搅扰,尤其新导演,我看谨小慎微、野心勃勃者特多,嬉笑从容、胸有成竹者忒寡,其实,反正都一样摸着石头过河……自在一点,何乐不为?乌尔善同志已经说了,“舍不得孩子打不了狼,舍不得媳妇抓不着流氓,不拍类型电影就没有票房。”

 

第三个惊喜是“厨师之刀”。这是影片最令人满意和流畅的段落,能将传统之烹饪美学、传统之家族复仇、传统之忍辱学艺三者共烩一炉,而各有颠覆,基本做到有悬念、有感动、有意外、有奇怪,实在有才。中国古代,民间手艺人的绝活传承,向来藏着很多精彩故事和精彩事故,“厨师之刀”这个部分,就是把“事故”讲成了“故事”,把“写食主义”塞进扑了粉的“太监粪坑史”,其恶俗而有趣,天马而行空,果然够鬼马。另外,俏江南,这个穿越型广告植入,真的很实惠啊。

 

演员当中,安藤政信小哥算表现不错,但最惊喜的还是游本昌,当年风靡全中国的电视剧《济公》大叔,真是久违,就看你眼神好不好,找不找的到了;宁浩的客串并不稀奇,然造型风驰电掣,结局亦很坎坷。

 

《刀见笑》恶搞武侠,癫狂,却不损害武侠应有的传奇性,虽是小片,没有宏大叙事,却能玩转一招鲜,是部不容小觑的类型电影,乌尔善只要保持这种控制力、洒脱劲,将是大有可为的新锐导演。

 

                                                              原文刊载《电影世界》2010年11月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