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浩翔,欢迎北上吸烟
1
大夏天,户外37度(现在估计得73度),躲在东直门MOMA看《志明与春娇》(粤语版),好像马小军第一次误入米兰房间,不但吃到饺子,还看到女生白花花的大腿,心腹都占了便宜,高兴地有些羞愧。
这回,肥彭伸出他软绵绵的猫爪,高举轻放,恰到好处地挠在了都市儿女们敏感的小心肝儿上,叫人于烈日暴晒下快步行走,亦能自觉灵魂稳妥,当属不凡。
他讲了多大事儿吗?似乎没有。他深刻挖掘、讽刺、嘲弄了我们的社会现实吗?到底也没有。他其实就讲两个普普通通的年轻人,因在后巷抽烟相识,管它无聊还是投缘,从一点小小暧昧出发,终于不可收拾地爱恋在一起。没有经典爱情故事里必不可少的戏剧鸿沟,喜欢是简简单单,暧昧也顺理成章,只是明确关系的时候,两人小小打了几个回合太极,而此番天人交战之微妙,凡经过者,无人不知其滋味。这电影的好处,就在他把一段险象环生的庸俗三角恋,写得如同抽烟借火一般自信洒脱,却不乏细腻、层次和诚恳。相比之下,岸西的《月满轩尼诗》,非要拖拽讲些其他,如同隔着皮袄半天搔不到痒处,无怪当初那些男男女女摩拳擦掌而来,终却悻悻而返。
彭浩翔有这个本领,可以用年轻观众乐于接受的语言和节奏,妥善平衡类型片与作者电影之间这层隔膜,这本事并非秘计绝学,但如今毕竟罕见。还记得侯麦的经典之作《夏天的故事》,也无非是几个男女青年无聊走动,泡和KISS绝对不打,却将男女间那点事,从小心翼翼到患得患失,写个图穷匕见、畅快淋漓。肥彭的笔触不是麦老那样的枯瘦,却竟也有了这份从容。
除了娄烨《春风沉醉的夜晚》,在这三五年里,《志明与春娇》基本是我看到过最好的爱情电影(仅限华语片),发乎情,止乎理,颇有点西门庆闭关,月夜读《诗经》的闷骚境界,真叫人喜欢的不行。能怎么说呢?彭浩翔,欢迎北上吸烟。
2
六月国片,量多价实,颇多可圈可点,其中《人在囧途》,你很难忽略它的存在。这个拿来主义的公路喜剧,情节上刻意迎合观众的设计比比皆是,但好在接到地气,把民生拿来调侃,带入感也强,能成“票房黑马”,别人还真不必眼红。
作为喜剧,《人在囧途》最大惊喜,是在本土化上真正做到了耳目一新,把前番充斥市场的架空类恶搞喜剧,远远抛在身后。能将春运、小三、贫富差距这些尖锐问题,统统掰碎糅进一个电影,编剧是花了一番功夫的,当中除了女乞丐收养孤儿比较肉麻,“小三自动退让、老公愧疚回巢”比较一厢情愿、心怀不轨,别的看不出啥大毛病。王宝强是亮点,他的乌鸦嘴也是。
可以和《人在囧途》放在一起说说的,是《决战刹马镇》。作为国内最富影响力的广告导演李蔚然怀揣多年电影梦,终于登台亮相的首部作品,才华过剩和局部失控,同时出现在一部电影里,几乎在所难免。看《刹马镇》,你总觉得有些地方该轻踩一下刹车,有的地方该狠加一脚油门,该踩刹车的是混乱剪辑,该踩油门的是笑点设计。
很多该出戏的地方都仓皇,比如“地道战”,基本胡乱扫过,根本没好好利用,但最怪的是,每到笑点,他只挠你一下,你心说,有种你再挠我一下试试,我肯定哈哈大笑,他却转身忙别的去了,好像一个永远笑话只讲一半的家伙。尽管如此,这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国产喜剧,制作上很多亮点,也很有诚意。我喜欢一切“库斯图里卡风”的电影,《决战刹马镇》,多少有《黑猫白猫》的影子。
最近很期待张猛新片《钢的琴》,看预告片,酷似库斯图里卡的《地下》。这导演不可小视,前作《耳朵大有福》,拍得多赞!
3
说到情怀,薛晓路的《海洋天堂》是本月当之无愧的情怀之作。
文艺片,讲父子,讲男人责任,讲人如何面对生死,却不煽情,不给观众机会为他流廉价的泪,我觉得,这是个内心高级的电影。
但问题似乎也就在这儿,国内现在这个市场,你拍亲情伦理,却不给观众机会哭,似乎不行。这就好像整场球赛两个队都表现了出神入化的脚法与配合,却不进一个球!少了情绪上的爆点,观众不能真正兴奋,口耳相传的好评率,就会打折。
所以你能预见,不日将映的冯小刚《唐山大地震》绝不会吝啬煽情,不让观众走进影院,半个小时后产生哭倒长城的冲动,他如何拿到那5亿票房?
电影,终究要面对市场,其中的理与情,貌似都需小心计算。
4
我们有必要用《功夫梦》和《谍海风云》这两个中美合作电影,来说明好莱坞确实比我们成熟和它其实也没那么牛逼这个浅显的道理。
《功夫梦》,第一个镜头就让我服气:门框上划着横线,用男孩的身高,来标记着这个家庭经历的大小事件,镜头从下到上,很自然地交待了父亲的死。从剧本角度看,小德瑞在父亲死后随母亲来中国,这是个短暂过场,无数方案都可行,但门框这个真是自然贴切,传达的信息和情绪又都非常饱满。我觉得这是好莱坞的成熟,看似信手拈来,而实际上,一定是个反复推敲和论证后的选择。
说到它的也没那么牛逼,主要还是故事牵强,《龙威小子》这种结构的故事,中国观众看的时候高兴,骨子里绝对不信(甚至反感),但我以为北美的黑人兄弟大量会信以为真,因为他们不仅给影片贡献了一亿多美元的票房,还有可能不日就成群结队地往中国来。武当山景区门票恐怕会涨。
《谍海风云》这个电影,虽然也没什么新意——自从看了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沉静的美国人》,这种殖民地间谍故事,再不稀奇——但我确实看得津津有味。巩俐姐驻颜有术,小马哥灵魂附体,都不算亮点,叫人喜欢的是日本演员渡边谦和影片弥漫的黑色电影气息(但这电影绝对不属黑色电影范畴)。渡边谦是个有纯粹男人味道的亚洲演员,这样的演员中国几乎没有,中国流行丑角、谐星、糙汉、帅哥和花样美男,纯爷们少。偶尔有,都当导演了。
相比《东风雨》,《谍海风云》故事讲得明白,叙事有节奏,人物很清晰,主题还藏的深,但制作上真没有《东风雨》铺张,你注意到没有,它大场面非常克制,称得上勤俭。所以说,《东风雨》也许输了编剧和导演,但绝不输有钱蠢货的锐气。
本月推荐外语片
《我的名字叫罕》 (印度)
印度主旋律,前半部是印度人自己的东西,好看,后半部想学点儿好莱坞,又怕被人瞧不起,主题用力拔高,反而落俗。
《战略特勤组》 (美国)
虽然这是个丧失底线的疯狂故事,但好莱坞编剧实在太牛了,能把反人性主题做的如同最高级的人道主义,世间罕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