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老师最近发表在博客上的两篇文章引来很多热闹,前一个《别拿炮灰不当炮灰》是点名批评《集结号》的,后一个针对何东批评意见的讨论,则涉及到了当代电影批评的一些核心问题。关于《集结号》的批评,我很难和她站在同一个层面上去考虑问题,但后一个,尤其是在对照看了何东的文章之后,我则觉得非常值得深入探讨。
某种程度上讲,何东得出的“在中国,不但是做艺术、干创作,甚至做任何事情,政治策略、政治智慧恐怕都是放在第一位的”这一结论是危险和站不住脚的,因此当崔老师在文章结尾重申“政治是妥协的艺术,艺术是不妥协的政治……没有比政治家将自己视为艺术家更危险的了,也没有比艺术家将自己视为政治家更加没有必要的了”的时候,我感到一种醍醐灌顶的快感,感到一种两种鲜明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向正面交锋的快感。但同时,我也感到相当矛盾。
我完全能够理解何东这一说法的现实背景,但他在措辞上的绝对化令人费解,他似乎在承认现实的基础上又向前迈了极为不必要的一步;而崔老师的说话虽有几分“蛮不讲理”,但相比之下却异常坚定,令人钦佩。
关于中国电影一再地或全面地向“政治正确”妥协这个敏感问题,我已经说过很多次,多数时候我怀着同情,但今天我必须赞同崔老师:
艺术是不妥协的政治!
非常遗憾,这一年我看到的一个醒目的现实是,电影使的“政治生活日常化”变得越来越失去常态,而我本人也得以更直接和更近距离地目睹到创作群体的压抑,还有观众越来越不掩饰的失望和愤怒。这确实令人沮丧,但我很高兴地看到了这场及时的严肃讨论,我将继续关注它的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