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我不知道他(她)究竟是谁,但他在给《南方都市报阅读周刊》的《幻影书》书评结尾里这样写道:“《幻影书》之神奇,就在于奥斯特能娴熟地出入于虚构和现实之间,制造教人惊叹、引人深思的重重回声。假如你读完了《幻影书》,并和我一样在Google或IMDB搜索栏里填上“海克特·曼”的话,那么恭喜,奥斯特的魔法应验了。”这让我猜测我们有可能是同类,于是我悄悄去他博客转了转,并觉得有必要转载这篇《机场》。
《机 场》
for 上海壹周
离登机还有一刻钟,我在犹豫。
我写了一则短消息。“这些天过得真美好,因为你。”我想了想,在“因为”前加了一个“只”字,又把“只因为你”改成了“马上要飞了,再会”,我又删掉了“再会”,换成“再联系”……最后我把“再联系”改成了“谢谢你”……我填上了你的手机号码,拇指放在了“确认”键的位置。
机场广播的女声柔美而缓慢:“前往马尼拉的旅客请注意……”她把“马尼拉”三个字音拖得很长,仿佛在进行一场无意识的文字解构工作,仿佛要把一个普普通通的地名变成三个接踵而至的意象。
我按下了“确认”键边的“取消”键。那不是我要说的话。我要说的是:我喜欢你。就那样简单。简单得无法直截了当地说出口。也许我应该为了你而留下。比如我可以从登机口转身,拖着现在看起来似乎是有意没有托运的行李,和楼下到达大厅的人们一同返回这个城市。应该不会有人察觉吧?可是那样做对么?
机场广播的柔美女声又响起。是在催促另一航班的某位乘客登机。他在哪里?或许他就是那个下定决心临阵脱逃的男人?或者说“临阵脱逃”并不确切,或许我应该学习他的勇气。一个转身会有多难?
我看着周围的人。我羡慕他们兴高采烈的神采,羡慕他们有足够的单纯,把即将到来的那段旅程看成一次以少许时间换取一个他城的买卖。离开的总会回来,可是离开又回来后的这里还是这里么?回来后看见的你还是那个你吗?
我无法肯定。我能肯定的只是此时此刻的我很像再听听你的声音。我找了一个公用电话,我不想说任何话,我只想听听电话那头的你。电话铃响,一次,两次,三次……我默默地数着,决定在第六响之后挂断它。
在另一个版本的故事里,当我拨完这个熟悉的号码,电话里传来了另一个机器女声:“您拨的电话号码是空号。”
但无论在哪个版本的故事里,我都果断地离开了电话亭,加入了登机的人群。我将在人群里隐约听见电话亭里的铃声响起,那铃声将如同一段咒语,提醒我正身处背叛现场。也许总有一个世界是这样的:在机场,每个人都是背叛者。
(原文所在
http://btr.blogbus.com/logs/12313431.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