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1点半,你能想象,地铁里依然有很多人在赶路,但他们多数与我无关,我很庆幸他们中的多数人我可以忽略其存在,这让我可以专注地坐在两个与众不同的屁股中间,捧着那本神秘的保罗·奥斯特,一直看到奎恩将自己变成一个潦倒的乞丐,又脏又臭,消瘦并失去住所,最后莫名其妙地消失在弗吉妮亚空荡荡的公寓,当时我就很想把手里的《纽约三部曲》扔出窗外(也许是出于嫉妒?),那一刻,我想到的是昨晚的《公寓谜情》,虽然在半小时前我才刚刚得知它是一部等而下之的翻拍片(原版是2000年莫尼卡·贝卢奇主演的《非常公寓》),但这并没有磨损我对这部电影的偏爱,就像手里的《纽约三部曲》,那些真正堪称迷人的叙事技巧,对征服我这样的人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我要把它扔掉的原因也正在与此——必须在对“她”产生不可救药的迷恋之前离开“她”,否则,毫无疑问,你只能是输家。我不喜欢输。谁喜欢?
对于这个周末看的几部电影,马丁·西科塞斯的《下班后》,赫尔措格的《重见天日》,以60年代为背景的歌舞片《发胶》(出自百老汇),当然还有这部令人迷恋的《公寓谜情》,我都感到不同程度的困惑:比如《下班后》,我不明白马丁为什么会选择让剧情逐步走向荒诞(好在当年斯皮尔伯格成功说服了他没有拍摄那个主人公缩小后回到子宫的疯狂结尾);《重见天日》的越战题材显得如此过时,而赫尔措格隐藏在商业片前景背后的个人意图又显得那么不纯粹、不坚定;《发胶》可能是它们中间唯一让人感到放松和愉快的电影了,但是,那必须是在令人作呕的约翰·特拉沃尔塔不出现在镜头里的时候——这个变态,我相信,没有他,《发胶》会是一部我愿意反复观看的电影。
但是关于《公寓谜情》,我想,如果没有Rose
Byrne,我的兴趣大概也是要大打折扣的,这姑娘来自1979年的新南威尔士,在她脸上至少混合了三个我喜欢的女明星的典型神情:35岁以前的阿佳妮、30岁以前的苏菲·玛索和25岁以前的纳塔莉·波曼……是的,并不完美,但配上剧情,可能就近乎完美了。
备忘:晚上到家的第一件事,电驴下载《非常公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