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自我对话
自我对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65
  • 关注人气: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王安石传》

(2022-05-15 08:37:43)
分类: 生活记事本
      看到全民读书人发布的2021年“中国好书”榜单,我立刻买回了《王安石传》。这是作者历时6年呕心沥血打造的大部头传记,读罢真要为之击节叫好。作者是中文系教授、宋代文学史专家,她写的传记坚持“无一事无来历”,所有人物经历都严格以《临川先生文集》和史料作为基石,因此与其他历史人物传记最大的区别就是客观、严谨,不为追求艺术效果而臆想、演绎、揣度、编造情节及心理描写。
      说起王安石,绝大多数人脑中会出现“北宋大文学家、改革家”的标签,也能背出他的几句经典诗句,并为他改革的最终失败而叹息、不解。然而这个标签对于王安石本人来说,实在是太过刻板、太过扁平了。
      王安石自小勤学苦思,在读书写诗方面天赋异禀,21岁就高中进士。与一般读书人不同的是,他从青年时代就树立了读书为学并不为求功名利禄,而是要修德养性、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并贯穿了一生。
      仕途的上半场,他在地方任职,积累了基层经验,深刻认识到吏治不振的问题与原因,积极思考改革制度的途径。宋神宗是一位热爱读书、励精图治的帝王,20岁即位后,迫切想让国家早日强大起来。君臣目标一致、理念相合,比宋神宗年长27岁的王安石赢得了皇帝深深的信赖和倚重,一生都是“师臣”的身份。没有这样一位追慕圣贤、求强图变的皇帝,就不可能有王安石波澜壮阔的改革事业。
      王安石变法的出发点肯定是利国利民的,一系列政策出台也经过了反复调研和讨论。变法失败的原因极其复杂,书中写到的几点让我印象深刻。首先,政策执行是决定其效果的关键。政策的初衷是向东,但如果执行层面出了问题,比如没有结合实际情况、一刀切、官员贪腐或过分追求政绩等等,很可能结果成了向西。其次,在宋代已臻成熟、自稳惯性极强的封建官僚体制下,想要维新步履维艰。第三,一个人能否干成一件事,与大家是否喜欢他、接受他息息相关。王安石德行高尚、夙夜在公、不求私利,但是也有明显的人格缺陷、性格缺陷,比如过于强势、刚硬,不留情面、不近人情,只要支持变法的人他就认为好,对不支持变法的则大加打击,凡此种种都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阻力。
      看完书还有几点感想。一是王安石的诗写的真是好,用词讲究、对仗精工,连我这个对诗词一窍不通的人也能感受到美和妙。二是关于科举制度,上千年中国一代代读书人饱读四书五经,逐字逐句反复研读,积累了一肚子纸上学问,不可否认很重要的意义是把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传承了下来,但对于经世致用、富国强兵有什么价值呢?三是关于封建官僚体制,官员选拔、任用、礼数、升降、考核、监督制度十分完备而复杂,具有庞大到恐怖、足以摧毁任意个体的力量,这套政治体制的流弊必将绵延许久。四是关于是非对错,一件事的对错、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有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支持的理由可以言之凿凿,而反对的论据也可以掷地有声。如果一切都以二分法来看,这世界就没有什么黑白分明。
      当我知道这本书出自一位女教授之手时,非常震惊。能把控这样宏大的历史和政治题材,对于女性来说更为不易。(也许我性别歧视了?)不过,在本书的后记中,作者还是流露出了一丝女性的感性特质。特意摘抄下来吧——
      “在我心中,苏轼是智者,一切境遇皆能从容应对,因此《苏轼传》越写越欢喜,欢喜中充满了感动;欧阳修是达者,但在世事纷扰、疾病侵凌下,仍难敌生命的虚无,因此《欧阳修传》越写越感伤,感伤中亦充满了敬意;王安石是勇者,激流勇进,急流勇退,世罕其匹,因此《王安石传》越写越崇敬,崇敬中充满无尽的心疼。如果可以选择,我希望成为东坡的朋友,欧公的弟子,半山居士的兄弟姐妹。”
      希望有越来越多这样的当代好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