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寒假和儿子一起读了这本载入史册的书,书中对灾难的描写使他的少年心灵受到很大震动,我认为该书最为成功之处在于科学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后人对有些结论的科学性有所争议,但限于当年的认知水平,这一点不必苛责,不过对应用农药化肥后果的渲染写法是我所不赞同的。
《阿城精选集》是重读,因为《棋王》一篇实在太经典,人物刻画入木三分、过目不忘,故事情节惊心动魄。遗憾的是选集里其他篇目都不能与《棋王》《树王》相比肩,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呼兰河传》也是重读,萧红至今应该仍然是我最喜爱的女作家吧,极其稀松平常的琐事,怎么能在看似不经意的叙述之中,写出那样一种细腻又充满张力的文字。对于神,只能献上自己的赞美和诚服。
《目光》是附中家委会推荐的,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陶勇医生对被砍伤当天事发经过的描述,赤裸裸的暴力血腥场面,令人惊恐不已。他在病床上漫长恢复过程中的灵魂追问,还有好友眼中的他,都写的不错。他是位优秀的医生、好医生无疑。《再造》则基本上狗尾续貂了。亲爱的家委会,能不能推荐些更加适合中年老母亲的经典精神食粮啊。
《在峡江的转弯处》是若愚妈妈推荐的,也是这几年的畅销书。一位非常优秀的县委书记,仕途正宽阔时退身做公益,很令人佩服。了解一种与自己迥异的人生。
《人类群星闪耀时》绝对是今年重磅推荐的精品书!难怪其各种版本被列在图书馆最显眼的地方。茨威格的14篇历史素描,虽然未必是历史名人,但选取的每一个瞬间都改变了历史大走向,每一篇都写的极佳,引人入胜,讲故事的高手,将历史的魅力、将个人命运与历史趋势难以描述的精妙关系展现到极致。这是难得遇到的那种不舍得读完的书。
《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是接下来读的茨威格的另一部代表作,文风是典型的茨威格特色,他的笔仿佛榨汁机,能把历史和历史人物中蕴含的滋味榨干,描写到极致。
《人生海海》董卿曾经力荐过麦加的这部小说,但我不甚喜欢,悬念太生硬,生拉硬拽着读者往下读,故事情节过于离奇而缺乏现实性,也许更适合男性读者。
《杨绛传》杰出的传奇的人物,旁观一下就好。以后选书要更注意出版社。
《杀死一只知更鸟》非常棒的一本美国小说!虽然它的重点在于批判种族歧视和法律的公正性,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描写的完美的家庭教育、完美的父亲和父子关系。每一位父亲都应该读一读。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也非常推荐,文字非常有亲和力,也很有趣味,有种闲适、随意的风格。在村上的极力推崇下,我读了下一本美国小说——
《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大学时就读过,但忘得一干二净,只记得盖茨比是一个大富翁。可惜小说最大的亮点,即原文语言的精妙,在读译文时只能领略十之一二了。
《力量从哪里来》李一诺的经历和主要观点我在公众号上读过许多,但她的书名起的太好了,戳到了我的心里,忍不住还是买了一本。她的长处在于对人生经历的思考和总结、归纳,特别是职场部分对我很有启发;她个性中的完全坦诚和开放,也很让我欣赏。在她的推荐下,又读了下面两本书——
《臣服实验》写了一位灵修者的人生,离奇的遭遇很可能是刻意编造的,但有一点对我们遭遇逆境时很有帮助,那就是臣服于命运,接受命运的安排,顺着命运之河流向下游,不必有抱怨、抗争,也许结果并不坏。
《活出生命的意义》是一位奥斯维辛幸存者,也是一位心理医生的自传,他的主要观点是人要怀有对生命的意义,这样可以有力量度过所有不幸。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源自清华大学一门精心打造、广受欢迎的通识课,书中不仅仅讲历史与文物,更拓展到古代文化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彭林教授视野之宽广、知识之深厚、学风之严谨,实在让人佩服不已。书中介绍了古代中国在造车、造船、治玉、冶铸等方面高超的技术水平,令人不禁再次想起“李约瑟难题”,深深疑惑为什么现代科技没有诞生在中国,于是又买来下面两本书——
《文明的滴定》是李约瑟的文章集,看看他自己对他提出的难题如何解答。读完愈发理解李约瑟难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远远超出一个课题的概念,其背后涉及到哲学、文化、历史、经济、语言等等方方面面,值得无穷辈人研究。
《李约瑟难题再求解》是一部学术专著,不知道是不是那种为了出而出、没有人读的书,因为发现了不少错别字,但内容和观点很有价值,使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医学的温度》是韩启德的书,看一位从医的古稀老人、一位洞察中国医疗行业的泰斗如何理解医学,如何看待他的疾病、衰老、生死,对普通人一定有启发。
今年前4个月读了这二十本书,大部分还是非常不错的。不过我也发现,最让我喜欢的要么是外国人写的,要么是前人写的,当代中国人写的书非常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