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诗歌中的诗性民族——曹旭教授访谈录

分类: 学术研究 |
阅读悦读|诗的问答:
诗歌中的诗性民族——曹旭教授访谈录
本期“悦读·阅读”栏目,重点关注中国古典诗歌的阅读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生产和生活,中华民族代代传唱的诗歌是如何体现民族根基和灵魂,怎样理解唐朝的诗歌盛宴以及怎样阅读古代民歌和诗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请到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图书馆馆长曹旭,带领大家一起品味中国诗歌的源起、发展和历代诗歌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曹旭,复旦大学首届文学批评博士;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中华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国家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上海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日本、香港、新加坡、台湾及北京、上海、深圳、南通等十余所大学客座教授。研究六朝文学、近代文学、古代文论、域外汉学;其中对《诗品》的系列研究,享誉国际汉学界。
散文创作《岁月如箫》《我是稻草人》《客寮听蝉》,成就进入《中国散文通史》(中大条);诗歌创作被中华书局、央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评为2015年全国最具公众影响力的“十大诗人”。
问
您曾提到,“一个人,一个族群,都需要有一个叫作‘诗’的东西来表达自己、抒写情志、传递心声。从《诗经》开始的歌唱,是华夏大地觉醒的摇篮曲,是中华民族的儿歌”。能否谈一谈《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所产生的背景,以及当时的人民为什么用“诗”这种形式来表达和反映自己的生产和生活。
《诗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典籍,可以说是我国传统典籍中最重要的一部。我国的五经、六经、七经、十三经、十七经,不管我国重要的书籍如何组合,如何称呼,《诗经》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梁启超在《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中说:“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闻一多说,周人能够在上下五六百年中编纂成这么一部伟大的诗集,这在当时语言、文字、音韵尚未统一,交通信息极不发达,甚至整个国家都处于一个很松散的联邦政权时代的局面下,这部语言统一、音韵一致、结构完善的《诗经》能够产生并流传下来,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有人认为,周太师收集诗歌,整理诗歌,用统一的音韵、文字去改造诗歌,目的在于推广礼乐文化制度。但是,产生诗歌的根基,仍然是人,是人的生活。应该是先有“诗”,才有“诗教”和“礼”,才有“推广”。所以,我说,《诗经》中的所有的诗,都是“华夏大地觉醒的摇篮曲,是中华民族的儿歌”。
问
曹教授在文章中还提到,“中国不仅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而且是一个‘诗性的民族’,这是比汉民族的‘围墙’长城,伟大得多的民族根基和至尊灵魂,不用砖就可以垒得起来。”请谈一谈中华民族代代传唱的诗歌是如何体现民族根基和灵魂的。
问
“唐朝是诗歌的盛宴,而汉、魏、晋、宋、齐、梁、陈和北魏几百年民歌的传承,是为唐朝诗歌盛宴准备的各色原材料及调味品。”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问
请推荐几本种现代出版的介绍中国古代诗歌或传统文化的图书。
1. 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于1908~1909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最初发表于《国粹学报》,是作者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
本书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奉其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2.
陈寅恪先生是20世纪的史学大家,对中国古代诗词曲赋也颇有心得。《元白诗笺证稿》旨在通过对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白居易叙事诗的考证,阐发唐代政治史。作者认为中国诗包含时间、人事、地理三点,故与历史发生关系。将所有分散的诗集合在一起,将同一时代人物关系和地域连贯起来,则可以补充和纠正历史纪载之不足。《元白诗笺证稿》既利用中国古诗的特点来研究历史,同时又以史家的眼光来拓展文学的视界,开启了“以诗证史,亦诗亦史”的研究风尚,堪称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
3. 钱钟书《宋诗选注》
《宋诗选注》是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之一。卷首之序为钱钟书先生多年潜心研究宋诗之后写成的一篇重要诗学论文。文中不仅对宋诗的历史地位及其成败得失,见解独到,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基本理论多有建树,而且对诗文选政颇有创见。钱先生素喜以小说家自居,故往往以小说家笔法勾勒形象、点染轶事;语虽简约,人物却活脱跳出。其论评皆警醒显豁,深入浅出,具体落实,常常别出心裁。
4. 马茂元《唐诗选》
马茂元是中国近现代研究唐诗楚辞的著名学者。他的家学渊源颇深,一生致力于对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唐诗的探索。《唐诗选》以适应当下时代的要求、全面展现唐诗面貌为准则,采用了选、注、评合一的方式,对唐代的近六百首作品加以评论鉴赏,他对诗歌编选标准体现了他以儒为尊,关注现实,强调诗歌教化功能的诗学理念。同时,他能够跳出历代唐诗选本的藩篱,以高屋建瓴的姿态,以诗歌为切入点,力图描绘出唐诗史的演进轨迹,这也是其对通变与不囿的诗学观的最好解读。
5. 施蛰存《唐诗百话》
本书为著名文学大师施蛰存先生晚年创作的唐诗研究鉴赏佳作。该书体裁既有宏观诗史的梳理,又有诗体流变的辨析澄清,更有诗情文意的体贴品评,还有历代唐诗疑难问题的独到见解,单看文字则又是蕴藉儒雅,可以让人再三颂诵。
6、钱钟联《清诗纪事》
著名文史专家钱仲联先生(1908-2003)主编的大型清代诗歌纪事文献——《清诗纪事》,收7000多位诗人的作品,约1200万字。该书分为明遗民卷、顺治朝卷、康熙朝卷、雍正朝卷、乾隆朝卷、嘉庆朝卷、道光朝卷、咸丰朝卷、同治朝卷、光宣朝卷,以及烈女卷、释道卷、鬼诗梦诗卷、民歌谣谚卷等。各位诗人附有简历,纪事诗作之后汇集各家诗评,评论诗人的独特成就,兼及诗作优劣得失等。
(访谈整理:段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