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竹林七贤之三

(2011-04-26 16:32:48)
标签:

魏晋旧事

分类: 我的论文

山涛真的够朋友

 

竹林七贤之三

 

曹  旭  丁功谊

  

   

    山涛205—283),字巨源,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好老庄之说,年四十始出仕。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主持国家组织部工作十多年。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选拔时,为了让皇帝参考,他对每一位贤才都亲加评论,时人称为“山公启事”。为政廉洁奉公。

  有一次,县令袁毅趁山涛不在,偷偷地给山涛家送去百余斤真丝。山涛回家后,命令家人将这些真丝悬挂于梁上而不用。袁毅劣迹败露,朝廷派人查询,只见那百斤真丝仍悬在山涛家梁上,虽已为虫蛀食,但尘埃封印如故,故称他为“悬丝尚书”。

  钟会作乱于蜀,司马昭西征,山涛为行军司马。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山涛力主以司马炎为太子,这使司马炎从内心感谢山涛;司马炎代魏称帝后,山涛被任为大鸿胪,加官进爵,深得重用。

  在生活上,山涛一辈子节俭,为布衣时家贫,后来贵为吏部尚书,仍然是“贞慎俭约”“而无嫔媵”。俸禄薪水,经常散于邻里,接济穷人。

  早年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不问事务,与嵇康阮籍等交游,为“竹林七贤”之一。在“竹林七贤”中,嵇康和阮籍都是山涛发现的,向秀也是山涛发现并介绍给嵇康和阮籍的,因此,山涛不仅是“竹林七贤”中最年长的一位,也是竹林之游实际的组织者和人事核心。

  当时,入竹林的人,本身也有做官的,也有不同的想法。所以,在山涛看来,他又做官,又去竹林是很自然的事;本身用不着向竹林的其他贤人汇报,也不需要向嵇康打招呼的。

  但问题还是发生了,魏元帝曹奂景元二年(261),山涛升任散骑常侍,想请嵇康代替自己原来的职务,性格刚烈、容不得半点瑕疵的嵇康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加以痛斥。

在自己的“好心”换来一封“绝交书”以后,山涛肯定很后悔,并且认识到,生活在现实社会不免世俗的他和生活在理想世界中的嵇康有不可逾越的距离。那年嵇康三十八岁,壮年气盛;而山涛已经五十七岁,比嵇康大近二十岁的山涛,性格不一样,想法也会不一样。

  嵇康与曹魏有姻亲关系,山涛与司马氏有表亲关系,这也决定了两个人的态度,一个要合作,一个不合作;一个要出仕,一个不出仕,看你站在什么立场上。

  在被嵇康的绝交书痛骂了以后,山涛似乎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报复行动,甚至也没有看到他生气。也许他对嵇康的性格早就习惯了,好脾气的人总会受到更多的委屈。虽然挨骂总叫人不高兴,但他还是原谅了嵇康。也许,他想得更多的是嵇康为人子、为人父、热爱生活、热爱哥哥的一面;他喜欢听嵇康弹《广陵散》令人陶醉的一面,这篇文章就是山涛对嵇康的赞美。

  山涛的为人,山涛的好处,山涛真的够朋友。这一切,嵇康最知道。

在“竹林七贤”中,最了解嵇康的是山涛,最了解山涛的是嵇康。两人虽出处不同,想法悬殊,但不妨碍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我们千万不要为一封“绝交书”所蒙蔽。

  当落日红得像嵇康锻出的炉鉄,像嵇康喷洒的颈血;风大得像向秀拼命拉破了风箱,像《广陵散》最后一根断弦;三千太学生联名请求赦免伏地不起。押赴刑场前,嵇康没有把十岁的儿子托付给向秀、王戎、阮咸,甚至没有托付给他的哥哥嵇喜,而是托付给山涛。

    有人以为,山涛是“体制中人”,与司马氏关系“友好”,托孤山涛,可以起到保护儿子的作用,对儿子的成长有利,比托付给其他人可靠,嵇康也许有这方面的考虑。

    但是,嵇康不是和山涛已经“绝交”了么?托孤是不是意味着又“复交”了呢?无论如何,把儿子托付给一个已经绝交,并在不久前被自己痛骂过的人,也是叫人想不通的。

    嵇康在把儿子交给山涛的时候,历史书上还记载了嵇康说过一句话:“巨源(山涛)在,汝不孤矣。”这是一句很重要的话,但至今被人忽略了。

    “汝不孤”至少包含了三方面的意思:一是对山涛的信任,也许有策略上的考虑,但按照嵇康的性格,那是真实的信任;二是对儿子惊恐的安慰,意思说,有山涛伯伯在,你可以一切放心;三是,自己的内心,在写了《家诫》以后,又一次得到宽慰。“巨源(山涛)在,汝不孤矣。”是一句走向刑场,自己不再有什么顾虑的话。

    除了儿子,嵇康还有一个十五岁的女儿,也应该托付给山涛的。嵇康临终前,没有提他的女儿,并不是今天观念中的“重男轻女”,而是当时社会就是这样的。嵇康死了以后,天地之间,除了哥哥和他的家庭外,儿子嵇绍还有一个姐姐。可知,嵇康说的“巨源(山涛)在,汝不孤矣。”绝对包含了嵇康对山涛的信任,包含了“山涛真的够朋友”的命题。直到现在,之所以有人觉得我在为山涛“翻案”,还是缺少对古人“同情之理解”,还是“好人坏人”的思想模式——除了父母和哥哥,山涛是对嵇康最有恩最有情的人。

  嵇康被杀后二十年,山涛把嵇康的儿子嵇绍培养成和嵇康思想立场完全不同之人——那是嵇康希望培养的人——国家的栋梁之才——而不是像自己那样的持不同政见者。

    写了“绝交书”的嵇康其实从心里知道,交朋友,就要交像山涛这样的人。

    因推荐人得到绝交书的山涛并不汲取教训,后来,他又荐举阮籍的侄儿,同在竹林的阮咸为吏部郎,并且说:“(阮咸)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假如做官,一定不会贪污。但推荐也没有成功,因为晋武帝知道阮咸嗜酒如命,又尚虚浮之谈,做不好官。

    武帝不愿意任命,而阮咸本人也不怎么愿意做官,最起劲、最热心的是山涛。虽然推荐人才是山涛的本职工作,但山涛很照顾竹林团体的人。

  山涛知足,也知道进退,一直主持中央组织部的工作,并多次受到表彰。据《世说新语》记载,晋武帝常常赏赐他,但是每次赏的东西都很少。同朝为官的谢安觉得奇怪,为什么老赏赐,东西又那么少?谢玄说:“大概是因为山涛要求不高,武帝也就忘了给他的赏赐太少了。”

    善识人的王戎,曾称山涛为“璞玉浑金,人莫知其器”,夸山涛像璞玉浑金,气量深不可测。

    山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每以老病辞官,朝廷都很珍惜,想方设法地挽留他。直到近八十高龄时,才让他回家养老。

  《隋书·经籍志》说:山涛有文集十卷,已散佚,今有辑本《山公启事》三卷,基本上都是推荐人才的书信。事迹见《晋书》卷四十三本传。(山涛墓在一所小学内,照片、详情参见博文:嵇康的故乡)

———————————————————————————————————————

 

 

【题 解】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在时人对嵇康的评价中,山涛这两句最为有名。“岩岩若孤松之独立。说的是嵇康遗世高蹈,超脱凡俗的样子。松树,既有挺拔之外形,亦有坚韧之意蕴。“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前如青松之风骨,后有玉山之醉美。两句虽短,却道出了嵇康遗世独立,佯狂避世的思想性格。

  山涛非常欣赏嵇康,一如大哥欣赏小弟,并总能原谅小弟愤青式的鲁莽与冲动。能原谅和欣赏别人的人,心胸一定很宽阔;心胸宽阔、欣赏别人的人,也一定会被别人所欣赏。

 

  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②;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注释】

嵇叔夜:嵇康。本文选自《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嵇康身长七尺八寸”条。全条为:“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岩岩:高大;高耸。《诗·鲁颂·閟宫》:“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孔颖达疏:“言泰山之高岩岩然,鲁之邦境所至也。”《文选·张衡<思玄赋>》:“冠岩岩其映盖兮,佩綝纚以辉煌。” 李周翰注:“岩岩,高貌。”傀俄:倾颓的样子。

 

【译文】

嵇康的为人啊,高大挺拔,就像孤松傲然独立;他醉酒倾颓样子,就像玉山将要崩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