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种田与打猎——读曹旭教授《岁月如箫》

(2007-12-04 18:43:24)
标签:

教学相长

分类: 以文会友

    种  田  与  打 

                                   杨 

  

    凡是种田的,都想打打猎,打猎的,却未必都肯种田。
  种田的躬在地里,看到打猎的春风得意,难免有点心猿意马,丢了锄、犁,提着齐眉短棍,顺着田埂一路追杀。运气好的,打得两只野兔。运气差的,什么都猎不到,却依旧十分认真,临到收工,半路上打得几只田鼠,回家当野味。
  打猎的轻车快马,当然看不上种田的。等到他老了,走不动了,不容易找到猎物,即使找到猎物也赶不上了。于是,就想起了种田的诸多好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旱涝保收。可真要他弯下腰来种地,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霜寒,冬不得避冰雪,才明白:种地不能靠运气,春不耕,夏不耘,秋不收、冬不藏,就什么都没有。
  种地的人从早年到晚年都暗恨自己打不了猎,打猎的人到了晚年才发现种地的好处。种地的往往打不了猎,打猎的往往种不了地,这是一个通则,也是一个遗憾。
  曹旭教授很早就开始打猎。在工厂的时候,他就写诗。最开始,他用白粉笔,把六朝人、唐人、宋人的诗写在地板上。反正没人看,他写满一地板,就用水冲。写了冲,冲了写。后来,他把自己的诗用墨笔写了发表在工厂的宣传报上,用刷子写了发表在墙壁上,慢慢的,有人看了,也有人夸了,就有了打猎的感觉。
  要不是后来曹旭教授承包六朝文学这块田地,他会一直做个一个猎人。
  要是后来他没有六朝文学这块承包地,恐怕也做不了一个好猎人。
  好猎人都有自己的林子。林子越大,在里面转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可能打到可观的猎物。
  曹旭教授在六朝文学的自留地里转了近三十年。他研究《诗品》,做了大量的选种、育种的工作,终于有了可观的收获。他的研究成果开始有人看了,有人夸了,于是,他又有了打猎的冲动。他的博士论文后记,充满了一种收获到猎物时的自信与洒脱。
  于是,他慢慢直起腰来,看看自己种的庄稼,看看自己的位置,目光的尽头,是江南的小村。他,在江南小村的摇篮里长大。一支长橹,摇着他顺着江南近代文人的足迹,从迂回灵秀的水道,到了十里洋场,又东渡扶桑。
  他,在十里洋场中瞭望江南小村,又在海的那边体验江南烟雨,甚至,在万米高空中俯观天下。梦雨、观花、听蝉、忆柳,一曲一曲,无不是猎人与农夫的交响。
  没有亲近过大地的猎人,断然不会有这样微妙的感受。一辈子趴在地上的农夫,断然没有这样的气度。
  原来,江南小村里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亲情,只要耐心去翻耕,居然还能闻到那么多的芬芳。
  原来,六朝的柳絮竟然飘洋过海,到了东瀛,结出那么多的忧郁。
  原来,田种得好的人,也可以打到好的猎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