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子不教结苦果
(2025-07-04 09:57:21)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艺术健康军事财经理论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
养子不教结苦果
中耀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家的夫妻生下男孩后,对儿子百般宠爱,自然希望他长大后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才。父母平时把他打扮得漂漂亮亮,有好吃的先给孩子吃,也舍得给孩子买玩具和各种智力投资。
孩子受到父母的如此宠爱,于是欲望越来越大,想要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越来越贵……对孩子的各种要求,家长每次都会尽量地满足他。父母认为,满足孩子所有的欲望就是真正的爱孩子。其实,家长如此的教育理念完全错了。因为这种无条件地满足孩子所有的欲望,非但不能正确地教育孩子,反而是娇惯孩子、溺爱孩子,而过度地溺爱孩子,会导致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以自己为中心,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任性的毛病。这样的孩子,不会考虑家长,不会考虑别人。他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若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哭闹不停。父母心疼孩子只好迁就他,长此下去孩子身上的毛病就会越来越多。
上学后,他不仅听课不认真,学习成绩很差,还经常与些不正派的孩子混在一起,并且沾染了偷摸的恶习。一次,他偷了同学的钢笔,受到老师的批评。他不但不认错,反而回怼老师“多管闲事!”。事后老师家访,要求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却表示:“孩子还小,不懂事,请老师多包涵。”家长的态度哪里是教育孩子学好,实质是袒护孩子犯错误并婉拒了老师的劝告。
日久天长,孩子不学好的毛病就这样逐渐养成了。父母教育又不得法,孩子的毛病只能是进一步加剧。混到中学毕业后,只能在家待业。期间,他又结识了社会上的许多小混混。于是,他受这些不良少年的熏染,逐渐又学会了抽烟、喝酒、耍钱……家里给的钱被他挥霍一光后,兜里空空的他自然走上了偷盗的道路。由于未成年,法律没有判决他,只能对他进行劳动管教。这时,父母才感觉到是自己害了儿子,也明白了溺爱孩子不是爱孩子的道理。
后来,这位父亲完全改变了教育理念。由原来的百般宠爱和娇生惯养,一下子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严厉管教甚至打骂孩子,当然也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一天,父亲看见孩子抽烟就严厉斥责:“今后不许你再抽烟,不许你再与社会上那些不良少年鬼混,没事就在家里温习功课!……”
“想叫我不抽烟,妄想!” “你不给我钱,我再去偷!”“想叫我不出屋,没门!” 儿子不屑一顾地回怼父亲:
父亲被他气得浑身发抖,颤抖着声音吼道:“像你这样的畜牲,活着还不如死了好!”
“行啊!”儿子似乎看破红尘,对死已经没有一点儿恐怖。
“不过,要我一个人死,我可不干,要死,咱一块儿死!”儿子在与父亲叫号。
儿子取来一瓶白酒,把耗子药倒进酒瓶里,反复摇了摇,然后倒出两碗毒酒,用不屑的眼神挑战发怒的父亲。
也许是父亲被儿子的嚣张气晕了,也许父亲觉得用这种同归于尽的方式毒死这个忤逆的坏孩子也好,毕竟给社会去除了一个祸害。于是爷俩举杯一饮而尽喝下了毒酒,就这样他俩双双离开了人世。
当初,这对儿父母是多么的爱孩子,甚至也曾望子成龙,却万万没想到最终竟然是这样的苦果。
一个正值求知上进阶段年仅17岁的孩子,却以这种方式逼死父亲,也是自戕其身。能说只怨孩子吗?如果家长教育得好,他本来也有成才的可能。
养子不教的结果让人扼腕叹息,但愿这个真实的故事,让家长们能从中得到应有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