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孩子酿悲剧
(2025-07-04 07:14:42)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艺术健康军事财经理论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
溺爱孩子酿悲剧
中耀
教育家经常劝告家长们,千万不要溺爱孩子!甚至认为“溺爱孩子就是害孩子!” 教育家的这种观点,可以说是教育的规律。可是,生活中还有很多家长盲目地溺爱孩子。那么,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结果如何呢?请看下面两个典型的例子:
一个是辽宁农村的刘姓老汉,他家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因为有封建的重男轻女的思想,所以一直盼望生个男孩传宗接代(那时还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后来他家终于有了一个男孩。
老年得子,自然视如掌上明珠,他把孩子简直当成宝贝疙瘩。家里人都围着这个孩子转,父母对他的溺爱不仅言听计从,而且让两个姐姐也成了他的奴仆,好吃好穿的全都依着他。虽然那时刘家并不富裕,但是自家鸡下的蛋全都给他一个人吃,父母每次上街总是想法给他买点好吃的,无形中父母把孩子娇惯成了他家的“小王子”。
这种被溺爱娇惯的孩子能好好学习吗?当然不能。上课他不能专心致志地听讲,放学后他根本不学习,还和其他坏孩子在一起混,学了很多坏毛病。后来,因为干坏事被捕入狱。两年后出狱,因为从小养成了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毛病,所以整天啥活也不干,要爹妈给他做好的吃,还总要钱花……如果得不到满足,不是摔东西就是打骂父母。一次因为要钱,他竟然把妈妈的左眼打瞎了,妈妈甚至躲到姐姐家不敢回自己家。
深秋的一个夜晚,这个不孝的儿子再次向父亲狮子大开口要钱(家里的所有积蓄早被他挥霍一光,此外,父亲还欠了不少外债,已借贷无门了),父亲说实在没有,他就让父亲穿条短裤在外面罚站。他还威胁父亲:“你若弄不来钱,我就跟他没完!……”。从晚饭后一直折腾到深夜,后来父亲请假去小便,他答应了。因为父亲感到借钱实在太难,而借不来钱自己又没有活路……小便后回来的父亲,在柴火垛旁看到了劈柴的斧头,突然动了杀机。趁着儿子已经酣睡,横下心来砍死了这个忤逆的儿子。
另一个也是发生在辽宁,父亲李宝民是某科研所的高级工程师,母亲是科研所的主任医师,二人都受过高等教育。十几年前他们夫妻在陕西一个科研所工作,当时他们已有了一个13岁的女儿。一天,他们夫妻去医院看望朋友,在走廊看到一个弃婴。医护人员告诉他们,一个女人生下孩子后丢下孩子就跑了。有人带走过,但因为孩子体弱多病,又悄悄的送回来了。李家正缺一个男孩,妻子认为可以抚养,于是他们十分高兴地把孩子带回了家。
当然,他们对孩子也是十分的溺爱。从小就把孩子惯得好吃懒做,上学不好好学习。初中毕业时已经180厘米的身高,体重80公斤,外表确实像他的名字——李帅。可是徒有其表,腹内空空,没有考上高中,只好去职高学厨师。职高的学生良莠不齐,他专门找那些不良的学生在一起鬼混。“抽烟、喝酒、打游戏”……于是,李帅总是频繁地向家里要钱。父母工资虽然不低,但也架不住儿子的挥霍,因为儿子经常找那些小混混在一起胡吃海喝,父母的积蓄大部分早被他花光了,哪里还有闲钱再供他挥霍?可是如果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就没完没了地打爹骂娘、摔东西、砸家具……春节前,他看中了一条3000多元的“减肥腰带”,非要买不可。家中本已没钱,但禁不住他闹腾,爸妈只好借钱给他买了“减肥腰带”才算了事。一天,他让爸爸给他买CD碟,因为太贵,爸爸给他租来一盘。他嫌弃太旧,就把CD碟都砸坏了,还砸坏了VCD机。还有一次,他要买BP机,家里实在没钱,他就把父亲打翻在地……
1998年6月,李帅听说家里有一笔定期存款到期,就提出全家去海南岛旅游。父母惹不起他,只好由锦州乘火车到北京,然后又乘飞机去海南。到达三亚后,李帅一定要住高档宾馆,因为手头钱不足,父母好说歹说地劝儿子住进了中档的“夏威夷宾馆”。在宾馆里,他又去卡拉OK,又去游泳(还买了蹼板和潜水镜),还吃风味食品,花钱如流水。
父母带来的钱很快花光了,于是父母提议回家。他随即在宾馆大吵大闹,摔东西、骂爹妈,还威胁父母:“你们自己回去,把钱留给我,回去再给我汇钱,我必须玩够了才回去……”晚上,李帅肚子忽然疼了,他又逼父母去给他买一种贵重的药。药没买到,父母感到无法交待又惹不起他。于是,父母连哄带骗给他喝了安眠药,在他熟睡后用绳子把他勒死了。
这个活着也是社会害虫的逆子被曾无限爱过他的父母亲手杀死了,刘老汉自首了,李帅父母被捕了……
上面两个例子都是溺爱孩子酿成的悲剧。但是我们还必须指出:刘家和李家的两个儿子绝非天生就是坏孩子,如果家长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谁能说他们不能很好地发展起来,成为又孝顺又能为社会做出很好贡献的人呢?或许即便是仅仅进行了正常的教育,也会成为一个正常人吧?可惜父母过度地溺爱,结果毁了孩子也毁了家庭,这个教训是十分惨痛的。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卢梭说的实在对。愿家长们从这两个实例得到启示,千万不要盲目过度地溺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