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给孩子起名(李晓东打字)

(2025-06-06 15:19:39)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

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

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

艺术健康军事财经理论

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说说给孩子起名

中耀

谈给孩子起名(一)

有人说:姓名只是个符号,这话不能说没有道理。然而,仅仅这样理解是很不够的。因为给孩子起名字还有多种作用:比如国庆节前后生的,为了表示爱国、喜庆,就起名“国庆”,有与季节有关的,就起名“春生”、“秋生”……有为纪念出生地而起名,如“北京”、“南京”、“津生”……当然还有纪念某人、某事而起的名字。

随时代的发展,人的名字也会反映出时代的文化色彩,如封建社会起名,多以“忠、孝、仁、义、礼、义、廉(耻)”,女性起名则多选“贤、慧、秀、丽、菊、梅、兰、芳”等,科举时代起名,会有“连中、连升”等字样,商业时代起名,往往会有“金宝、宝山、进财”等字样……

解放后“忠孝节义”以及追求财富的名字显然减少了,一时兴起单名。“文化大革命”期间“政治”色彩更浓,叫"文革“卫东”“学青”“ 红卫”“学武”……

值得重视的是人的名字对人有很好的鼓舞、激励作用,如周恩来小名叫“大鸾”,以后他给自己起名“翔宇”,取意“大鹏翱翔于宇宙之间”;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陶文濬,后来他认为“知行合一”重要,所以改名陶知行;以后又认识到“行是知之始”,所以又改名为陶行知。他们的名字都为他们的人生奋斗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中国人都很重视起名字,多想给孩子起个好名。现在由于六(双方父母和夫妻)比一(孩子)的家庭结构,所以给孩子起名更成为各家庭中的“大事一宗”,全家为了起个好名字,要琢磨上好长时间,往往也起不出一个合意的名字。有的自认为文化水平差的家长请别人代起,甚至翻书,查字典……有的还请风水先生或卜算人为孩子起名,为此要花上一笔可观的起名费用,这种做法实在不可取。

给孩子起名,第一原则是对孩子有意义、有激励作用的为好。有个典型例子:前几年有位美籍华人女作家,她写了一本名为《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的自传体小说,曾相当畅销。书中就是记述她经过不懈努力,从一名打工的留学生终于在美国成为一个富商的故事。书中谈到她认为人一生应当不懈地奋进,因此她给自己改了个单名“励",她就是本着自己的名字激励自己不断奋进的原则,最终走向成功。这个事例可作为我们给孩子起名的参考。

据专家统计,中国共有姓氏507个,但是常用姓仅有100个左右,还有个“张、王、李、赵、遍地刘……”的问题。加之中国人的名字大多一两个字,所以重名的人特别多,比如在广州叫陈妹、梁妹的人有2400多人;在天津叫张力、张英的人各有1000多人。从全国来看,重名的人就更多了。甚至一个单位就有几个重名的,因此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文化大革命”期间,有的人竟因为重名而被斗、被关押。

 

再谈给孩子起名(二)

由于父母爱孩子,所以给孩子起名就成为家庭中的一件不小的事,有些当父母的甚至左思右想,翻书查字典,几易其名,还定不下来,可见对起名字的重视程度。

在谈起名之前,先说一个人的名字是否和吉凶福祸有关联。回答是否定的。一个人的名字并不能造成吉凶福祸,历史上也绝少有这方面的例证。在我国同姓同名者很多,但他们的人生道路没有一个相同的。所以先谈这个问题是因为有人为了骗钱就打着《易经》的旗号,吓唬那些无知的人,叫他们花大价钱起名、改名,说这样就可以逢凶化吉,可以一生幸运。如果真能这样,那么起名人为什么自己不起个好名,凭空等待荣华富贵的到来?为什么还要花费心思、花言巧语或讲些不着边际的吓人鬼话骗钱呢?此事无须啰嗦,稍稍一想就能明白了。

虽说名字和吉凶祸福无关,但是一个好名字对人有良好的激励作用,也往往是该人的心志表现,如清末思想家谭嗣同起号“壮飞”,表现他的大志而自励;周恩来小名“大鸾”,自己起号“翔宇”,表现他的鸿鹄之志;曾有位叫“怀强”的人,是父亲给他起的名,个“强”字对他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后来他的工作、学习,他都要强、好强,他不断奋进,办什么事都充满信心,总是生活中的强者;《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的作者,给自己改名“周励”,凡事都以力争上游的精神去干,终于事业有成,而且成为作家。所以给孩子起个积极向上,能鼓舞孩子奋发图强的名字实为上策。

中国人当前重名的太多,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据调查,仅在北京一地叫王淑珍的就有13000人,叫张淑珍的有11000人,叫王淑英的有12000人,叫张淑英的有10000人。“文革"期间叫“张军”“王军”“卫东”的也相当多,有人甚至因与犯罪嫌疑人重名而被捕入狱过。所以,应尽量避免重名,为此有人提出最好不要起单名,甚至可以起四字名,如父母姓为前两字,另起两个字为名,不是没有道理。

改革开放后有人起外国人的名字,如男士起名“威廉”“大卫”,女士起名“妮娅”“丽娜”“曼丽”等,这样做难脱崇洋之嫌,还是起个地道的中国名字为好。

还应当注意不要起古怪字的名字,如“喆”(读哲),“珏”(读决),“晟”(读胜)。因多数人不认识,不可取。

我认为,起名是家人自已起为好。如果文化水平不高,可以求亲朋代起,没必要花钱起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