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沈阳故宫的萨满族文化

(2025-02-24 15:06:27)
标签:

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

艺术健康军事财经理论

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

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

分类: 旅游游记

沈阳故宫的萨满族文化

 李晓东沈阳故宫的萨满族文化


沈阳故宫建于1625年,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是清初两代帝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清朝迁都北京后,这里被称作“陪都宫殿”,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关外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筑群。

沈阳故宫位于沈河区明清旧城中心,乾隆时期沈阳故宫扩建增修,达到占地六万平方米的规模。1926年以后,其建筑群陆续辟作现沈阳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的萨满族文化


沈阳故宫有建筑90余所,房屋300多间。沈阳故宫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融合了汉族、满族、蒙古族的建筑艺术,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虽然其规模不足北京故宫的十分之一,但在建筑风格上具有浓郁的满族特色,是沈阳最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

满族自古信仰萨满教。萨满教,是具有明显氏族部落特征的多神教,它最早产生于人类社会的母系制时期,以专司祭祀的“萨满”而得名,逐渐形成了以祭祀仪式和神歌为主要内容的萨满文化特色。

进入大清门,经过崇政殿,就是凤凰楼,特别喜欢凤凰楼两侧的琉璃瓦,碧绿光亮。继续向深处进发,去参观皇太极和他的妃子们的寝宫。皇帝的三宫六院,就是这样的吗?其实寝宫的构造都大同小异,只是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所住的清宁宫是最大的,其次是皇太极宸妃海兰珠的寝宫关雎宫。大清国皇帝皇太极突然去世于清宁宫的南炕上。

满族举行祭祀活动时,不仅需要献牲叩拜,而且还以歌舞来向神灵祈福祛灾,娱神乐人。献牲叩拜之后,头戴神帽、身系腰铃的“萨满”,手执皮鼓或马叉,踏着鼓点开始跳神。同时,“萨满”的助手也紧紧相随,击鼓助威。他们相互呼应,或歌颂先神的丰功伟绩,或摹仿动物的体态、动作和叫声,边唱边跳,颇为壮观。

满族的前身是女真族,最初活跃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公元1616年,老汗王努尔哈赤在基本上统一了女真各部之后,在赫图阿拉,也就是现在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国号大金,与明朝展开了城池争夺战,并取得了节节胜利。16253月初,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从此,沈阳便先后成为清初两代帝王的都城,称为“盛京”。

满族在长期的迁移和发展中,势力不断壮大,满族和汉族的文化也在长期的交往中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在沈阳至今仍能看到满族传统的风味食品白肉血肠和萨其玛等。东北大秧歌和二人转可以说就是满汉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辽宁的满族人口至今已达四百多万,为全国之首。

满族最初是以狩猎为主要经济手段的,那么鹰犬作为猎人须臾不可分离的伙伴则成为满族人崇尚的生物。满族人不食狗肉,不用狗皮的习俗至今还保留着。为了祭鹰以致扩大到祭一切飞禽,直至演化出乌鸦救凡察的故事来。凡察是满族的祖先布库里雍顺家族头人的男孩子。有人把凡察其人说成是老汗王努尔哈赤,但清史上记载的确是凡察。沈阳故宫的萨满族文化


沈阳故宫的萨满族文化

沈阳故宫的萨满族文化

在沈阳故宫的凤凰楼后面,清宁宫正门前至今仍竖着一根木杆。这根木杆的最下端镶在一块汉白玉的石座里,呈方形。从木杆的下部往上约一米的地方又呈圆形,顶端削成尖状。尖顶之下 60厘米左右的地方,围着杆子,装有一只像撇口碗似的锡斗。这根木杆就是“索伦杆”,也叫“索摩杆”,是满族传统祭天用的神杆。这根索伦杆是清太宗皇太极于崇德五年,也就是1640年遵照满族传统立在宫廷里的。清朝入关占据了北京的明朝皇宫之后,在明朝正宫娘娘所住的坤宁宫门前,按着沈阳故宫的样子也立了一根索伦杆。

由于萨满文化历史悠久,所以它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信仰萨满教氏族的习俗、道德观念,而且还影响着这些民族的民间文学。就是早已信仰佛教和伊斯兰教的西藏和西北地区的民族,他们所创作的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中国著名三大史诗《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之中,也包含有大量的萨满文化痕迹。因此说,萨满文化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沈阳故宫的萨满族文化


沈阳故宫的萨满族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