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好学生、差学生”的区分
(2024-11-18 22:09:30)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艺术健康军事财经理论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
维特
怎样的孩子是好学生?
学生在玩的时候,比如做游戏的时候,比如旅游的时候,可以学到大量鲜活知识和技能的学生,就是维特认为的好学生。无数事实证明,这样的学生最终都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在应试教育的竞争中拔得头筹。
怎样的孩子是差学生?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玩,比如,做作业会玩,甚至在上课的时候也会玩,这样的学生好像全天都在学习,但总也结束不了,任何时候都只能做对70%左右的题目,这种类型的学生就是维特认为的差学生。
好学生与差学生的距离,不是分数可以表示的。
好学生在阅读历史和地理的时候,会觉得有趣和惊奇,在穿越时空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学会欣赏美,学会简练,学会抓住重点,顺便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学欣赏水平;而差学生却只会厌恶历史、地理和语文,觉得必须依靠死记硬背才可以应付这些考试。
众所周知,听、说、读、写的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维特认为这些基本能力,必须要经过用心体验才可以真正获得。好学生的优势在于有“心”,也有体验。
而差学生在死记硬背的时候,是根本没有心的,无心,则无体验。于是,很多鲜活的文字,变成了佛经,这些学生就变成了小沙弥,每天都阿弥陀佛,其实,心中的佛何曾真正存在过?
好学生在做物理、化学题目的时候,觉得就像在做数学的应用题,不会觉得有什么计算难度,至于动手做实验的技能,他们早就通过很多年随时随地的“玩耍”锻炼的差不多了,老师简单指点一下,就可以掌握了。因此,好学生的数理化,一般都比较好,不会出现什么偏科现象。即使偏科,也是在更高层次的偏,不会出现考试成绩差的情况。
差学生呢?觉得数学讨厌,公式太多;物理讨厌,实验太多;化学讨厌,方程式太多。
还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吧!于是,继续念经,继续无心,继续阿弥陀佛。
依靠死记硬背学习的差生,记忆力真的好吗?
在烦躁和恐慌状态下,没有效率的“勤奋”,把差生彻底毁了。
其实,每一个差生的背后,往往有一个失败的母亲,即使这个母亲是高级白领,只要她内心危机感过重,就会成为孩子健康发展的障碍。维特称只会提要求的妈妈为“害虫”
仔细想想,好学生的记忆力,一点也不比整天死记硬背的学生差,很多好学生在成年后还记得学生时代自己做过的题目,即使过了几十年,当年的情景依然清晰。这种情况属于深度记忆,属于刻在脑子里面,依靠潜意识进行的记忆,与死记硬背的瞬间记忆完全不同,死记硬背是在沙滩上写字啊。
好学生之所以很少死记硬背,是因为他们逐渐地建立了一套规则体系,并通过这套规则体系来进行逻辑推理。我们经常说的举一反三,就是依靠这种逻辑推理能力才可以完成的。
能否举一反三,也是区分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
维特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特别注意帮着孩子建立一套基本的规则,比如,让孩子学会自己检查自己的作业,凡自己查出的错误,不算错,还可以得到父母的表扬。
仅这一条,孩子就细心了很多,当他学会自己找自己错误的时候,不正说明他是在研究课本,而不是在泛读课本吗?
仅这一条,就减少了多少家长与孩子的冲突?
仅这一条,就增强了孩子多少的自信心啊?
因为,学会自查后,孩子作业得到全对的次数成倍增长。当然,学习的信心也同步倍增啊。
当代书生
维特先生:
您好,读完您的这篇文章,觉得您在教育方面是个挺有思想的父亲,只是我对您文章中的几个观点不敢苟同,所以提出来讨论一下。
1、从您的文章题目来看,您这种人为地将学生划分为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提法多少有些欠妥。美国教育家梅克教授早就说过,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以一种单一的价值评判模式——好、差来定位于性格、禀赋等各不相同的学生,未免让人觉得有些庸俗和不明智。
2、您认为好学生能够欣赏历史地理,差学生就厌恶之;甚至以学好数理化和不偏科来认同和标榜所谓的好学生,我想这恐怕过于武断了吧?一方面,不同的人对不同学科的兴趣既有先天性的一面也有后天性的一面。先天性的一面就不用说了,后天性的一面则体现在教育工作者的能力上。同样一门课,有的老师授课,学生就会感兴趣。而有的老师授课,反而会使原本对其有兴趣的学生兴趣减弱;另一方面,关于偏科问题,按照维特先生的说法,那么当年以15分的数学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的钱钟书就是差学生了?至于数学得0分的吴晗就更加不能提了。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仍然以这种理念来衡量一个学生的成功与否,真不知道究竟是当下教育体制的悲哀还是人们自我束缚的悲哀。
3、从你的文章总体风格上看,从一开始您就定下了这种基调:似乎好学生往往意味着考上理想的大学,差学生往往就考不上。当然,从如今的社会现实来看,中国人民的心理判断标准就是如此,但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这正是当今教育心理的误区。在学校读书就一定要成绩好才能是好学生吗?一定要考上大学才能算是好学生吗?看一看毛泽东,郭沫若少年时的成绩单就知道了,况且即使读书时成绩不好,也没能在其他方面有所惊人建树的人,在学校里就不算好学生了吗?在这个时代,正如有句名言所说,能把宇宙飞船送上天的人是人才,能使抽水马桶不漏水的人同样也是!
4、在您看来,好的学生是用心在学,差的学生就是死记硬背。这样说难免有以偏盖全之嫌。其实每个学生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都愿意用心去学,但关键是有没有这种教育环境和机会。简单地说有两方面:一方面,不是中国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国防科技大学毕业的父亲为其指导。您的儿子可以在您的呵护下从容地解方程。用心地慢慢想。即使实在不会了,还可以有个国防科技大学数学系毕业的老子在后面循循善诱。但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除了少数真正出类拔萃的,其他孩子可以吗?另一方面,在当下考试制度的高压下,有些你根本不感兴趣却又必考的科目或内容你为了通过考试能不死记硬背吗?您敢保证您儿子这辈子所遭遇的任何考试都不会利用一定程度的死记硬背吗?您也经历过大学生活,大学里有科目的期末考试是怎么应付过去的,想必您更加清楚。
维特先生,总的看来,我觉得您的教育理念本身就存在问题,您仿佛在告诉家长们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让家长们的孩子都能很优秀,但您不觉得可笑吗?大家的孩子都优秀了,还有优秀这个概念吗?您的这篇文章所反映出的教育理念尽管对于广大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家长们极具煽动性和说服力,但这恰恰是当下中国教育理念的失败与悲哀。
教育者们总是以学生为研究对象,可为什么就是不肯自我反省一下我们的教育目标和理念本身就有问题呢?总之,以上几点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谴词造句,多有不当,冒犯之处,还请您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