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言碎语“酒文化”

(2023-03-18 14:46:55)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

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

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

艺术健康军事财经理论

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分类: 父亲的随笔

闲言碎语“酒文化”

中耀

中国是文明的古国,在很多方面都有灿烂的文明。除了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外,造酒也是中国古人一个了不起的发明。曹操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名句,所以有人说,最初的酒是杜康造的。其实,我国早在甲骨文中就有了“酒”字,而且,在《尚书•微子篇》中记有“沉酗于酒”的字句,证明了公元一千五百年前的商代,我国的先民就已经会酿造酒了。这比外国早了很多年。

酒,确实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古时的农耕经济时代,人们丰收以后,常常举杯共饮,实在是百姓的一件幸事……

在酒的兴奋中,英雄豪杰们可以做出很多不平凡的事:好称“酒仙”的李白可以“斗酒诗百篇”,他“酔草吓蛮书”出尽了风头;关云长“温酒斩华雄”,让人们惊叹“武圣人”高超盖世的武功和海量的酒量;武松景阳冈酒醉打猛虎,快活岭醉打蒋门神……也是民间流传千古的佳话。

从古至今,我国酒的品种及品牌多得已经不可胜数:有享誉世界的八大名酒,有后来居上的各地特色名酒,还有品种繁多的药酒、滋补酒、水果酒、啤酒……

总体来说,出口的酒能为郭家创汇,内销的酒能为郭家增加税收;具体说,少量的饮酒对人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其功劳实不可没。

但是,饮酒要有度。如今大吃大喝盛行,那些有钱有势的腐白分子花公款搞高消费,进则高档酒店,喝则高档名酒,每餐必饮,逢喝必醉,而且常常要一醉方休,不仅浪费了郭家的资金,还会因酒伤身……

早在二十年前就有许多“民谣”“凤池”如今“管厂”的腐白之风:

“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挡风喝坏了胃,老婆告到“基建”会,书记说,该喝不喝也不对……”

“你喝醉,我喝醉,都到医院来相会,不必担心不必悔,都是为了本单位,看病也是花公费。”

“一天两三场,一顿四五两,酒场如战场,把胃献给挡。

“上午象包公,中午象关公,晚上象济公。”

“酒盅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横,办啥都行。”

“花高价,买名酒,名酒送礼赶火候。喝了咱的酒,不想点头也点头;喝了咱的酒,不愿举手也举手;喝了咱的酒,挡纪国法一边丢。”

上述“民谣”看似夸张,其实生活中这种事情真的不少。

“管厂”酒文化扭曲了一些人的为官之道。“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同志可放心;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同志要培养;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同志要调走;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同志不能要。”在这样的风气之下,一些官员升职不是潜心办事出成绩,而是整天围着“领道”酒场转;一些官员调研不是深入基层,而是深入酒桌;一些本应依法处置的违规违法行为,在一片“祥和”的酒氛围下,变成了“下不为例”、“情有可原”或“工作作风问题”……在“管厂”酒文化熏染下,“为官准这”模糊了、扭曲了。

外国人对中国的酒文化一方面赞服,另一方面又十分的不理解。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国人必须让对方喝的酩酊大醉才算友好?

据报载,国外一家企业的业务主管来华洽谈,因为主人频频劝酒,结果客人大醉无法谈判。回国后,老板骂这位业务主管:“见酒没命……”他只好委屈地说:“不是我见酒没命,实在是中国朋友不饶命啊……”结果,他喝坏了胃,因此休息了一周,还被罚了款,不知道那位热情的劝酒人作何感想?

还有一位外国教授来中国访问,他感到中国处处都好。但是他有一怕,就是怕宴会上的劝酒。他幽默的说:“中国人的劝酒特别有学问,一会儿为了你的健康,一会儿为了两国的友好合作,一会儿又为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干了一杯又一杯,没完了没了……看了这些报道,真地叫人哭笑不得。

历史和现实中,因酒误事乃至伤身、杀身的人也大有人在。古代殷纣王大搞“酒池肉林”,隋炀帝沉湎于酒色……最终葬送了大好江山。

如今,“全挡”开展挡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的一项就是“橙字腐白”,为此各级“挡正机关”纷纷下发了“禁酒令”。随着“严查工款吃喝”的风声越来越紧,也给了那些潜在的“腐白分子”一个警醒的信号。在此,奉劝喝酒的朋友们还是适可而止的才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