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李中耀的生平简介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艺术健康军事财经理论 |
分类: 一个“右派”的手记 |
我父亲李中耀的生平简介
李中耀小传
李中耀,1925年生于河北宝坻县芮家庄。曾就读于吉林师大、东北人民大学鲁迅文艺学院(佳木斯),1947年参加土地改革,后在东北文联任记者、编辑;在东北文艺出版社任文艺编辑室主任;东北人民出版社任文艺组组长;1953年去北京文学讲习所学习(第二期),毕业后去黑龙江省文联任学习部长。1959年被错定“右派”,改正后任辽宁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分管剧本编审)1985年离休。
从1946年起在《东北日报》《群众文艺》《东北文艺》等刊物上发表各种体裁的作品;1949年出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风炉旁四十年》等缩写本;《少数民族歌颂
离休后,从事“早期教育”“家庭教育”工作,曾在武汉、沈阳两地分别创办《早期教育函校》,并在有关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名录收在《中国艺术家传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辽宁作家小传》。

我父亲李中耀的生平简介
李晓东
我父亲李中耀,天津市宝坻县人。1925年7月12日(农历)出生。离休前为辽宁省电影制片厂副厂长。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电影家协会会员;湖北大学《儿童智力早期开发实验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沈阳早期教育函授学校”校长。中耀小传入选《中国艺术家作略》、《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和《辽宁作家小传》。
李中耀
从1946年起在《东北日报》《群众文艺》《东北文艺》等刊物上发表各种体裁的作品;1949年出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风炉旁四十年》等缩写本;《少数民族歌颂
离休后,从事“早期教育”“家庭教育”工作,曾在武汉、沈阳两地分别创办《早期教育函校》,并在有关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文章,名录收在《中国艺术家传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辽宁作家小传》。
解放前,父亲曾读过私塾、小学,中学毕业后考入吉林师大。父亲从小热爱文艺,17 岁时就在报刊上发表了两篇小说。1945年考入吉林师范大学,1946年考入“东北大学鲁艺文学院”,1946年他参加革命后,陆续在《东北时报》、《东北文艺》《文学战线》等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文学评论。1947 年下乡参加土改,1950年转入“东北文联”从事记者、编辑工作;后任“东北文艺出版社”文艺编辑室主任和“东北人民出版社”文艺组组长。 1953年,经推荐去北京文学讲习所(二期)学习,1955年到黑龙江省文联工作。1957年被黑龙江省文联极左分子栽赃陷害,错定为“右派”。1978年冤假错案得到改正。改正平反落实政策后调入辽宁电影制片厂任副厂长(副厅级),分管剧本编审,拍了多部科教片和故事片。
四十年代期间,其执笔缩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49年,全国 20 余家出版社印达 200 余万册),创作并编辑出版了《鼓风炉旁四十年》、少数民族歌颂领袖诗集《万岁!》及《老汉三年生》、《红星的故事》等单行本。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耀的右派分子帽子一风吹掉后,落实政策,回到了辽宁省作家协会工作。
辽宁的著名老作家马加同志,曾是父亲的领导;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韶华,曾是中耀的好朋友。
父亲在文学讲习所毕业后,本来校方是要将他留校任教。但一心想当作家的中耀,为了实现自己的作家梦,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一门心思的要求去基层为工农兵而创作。韶华先生得知中耀的想法之,便邀请中耀来到了辽宁抚顺的大伙房水库,任水库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水库报》总编。
此后不久,随着反右斗争的不断扩大,大伙房水库委接到黑龙江省文联栽赃陷害的来函,认定父亲是右派分子。大伙房水库委及韶华同志几经拖延不予认定,一直拖延到1959年实在拖延不下去了,才将没有任何反言论的父亲补充定为右派分子。此后,父亲在不断申诉并强烈要求组织予以甄别的委屈中,无奈地当了二十年右派分子。
父亲的右派分子帽子,虽然早在1961年就已经“摘掉”了。但是,“摘帽右派”的帽子仍然扣在了他的头上。他仍然必须享受黑5类的政治待遇,在反右斗争之后的历次政治斗争中,特别是在“文革”中仍然要受“专政”。要接受“群专”的管制,要被关进“牛棚”,要接受劳动改造,要被戴高帽批斗,要掏茅房扫厕所,要遭受无限多的非人待遇。
回忆当年的陈年往事,父亲还如数家珍地回忆起了当年他在文学讲习所(二期)学习期间,班里的几个同学跟他和谐相处的故事。其中有北京市作家协会原主席邓友梅,辽宁日报高级记者(《报告文学二王》的作者)李宏林。
下面这张照片,是中耀与辽宁省作家协会的全体同志与著名作家肖军同志合影留念。
父亲离休后,从事“早期教育”“家庭教育”宣传普及工作,曾在武汉、沈阳两地分别创办《早期教育函校》,并在全国各地的教育报刊上发表了许多关于“早期教育”“家庭教育”的文章,并且著述了一套三册《怎样育儿成才》的专著。

下面,是我在网上查找到的有关于文学讲习所
“文学讲习所”2期学员发表作品情况:
当年给父亲他们代课的教师:
附:文学研究所50年代授课教师名单
(按姓氏音序排名)
阿 红 艾 青 卞之琳 冰 心 蔡其矫 蔡 仪 曹 禺 曹靖华
陈荒煤 陈企霞 陈学昭 陈 涌 陈占元 丁 力 丁 玲 杜秉正
方 纪 冯雪峰 冯 至 公 木 光未然 郭沫若 何其芳 胡 风
黄药眠 康 濯 柯仲平 老 舍 李广田 李何林 李霁野 李劼人
李又然 刘白羽 柳 青 庐 隐 吕叔湘 吕 莹 马 烽 玛 金
矛 盾 聂绀弩 裴文中 彭 慧 阮章竞 沙 鸥 邵荃麟 孙伏园
孙家琇 孙维世 秦兆阳 田 间 吴伯萧 吴兴华 吴组湘 夏 衍
萧 殷 肖 三 严文井 杨 晦 杨思仲 杨 朔 杨宪益 叶君健
叶圣陶 游国恩 余冠英 俞平伯 张道真 张 庚 张天翼 赵树理
郑振铎 钟敬文 周立波 周 扬
文学研究所与作家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