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分配我来到开原高中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艺术健康军事财经理论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
分类: 其它随笔 |
大学毕业
齐平
(母亲口述 晓东整理 2020.9.18)
1958年,哈尔滨外语学院俄语系大学本科毕业后的母亲:
1958年,我在哈尔滨外语学院俄语系大学本科毕业之后,面临大学毕业分配,我想去北京。
你爸爸自北京“中央文学讲习所”毕业后,谢绝了文学讲习所领导将他留校的意见。为实现自己要当作家的理想,便义无反顾地来到东北文联当了编辑。他不愿意让我去北京,后来,我只好按照他的意见回到辽宁。
那时,文学讲习所领导之所以愿意你爸爸留校,是因为结业前,他写了一篇《关于批判胡风》的毕业论文。当时正是批判胡风火热的时候,学校需要善于写作的人才。校领导和老师一致认为:他的这篇毕业论文,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又非常有文采,因此她被校领导看中了。于是,校的领导决定将他留校任教,但他不愿意留校。你爸爸不愿意留校的主要原因,是他想当作家,他要到生产第一线去深入生活。
后来,在辽宁大伙房水库工作的作家韶华欣赏他,希望他来辽宁工作。于是你父亲就从东北文联调转到了辽宁省抚顺市大伙房水库,被任命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水库报总编。
大学毕业的我,之所以没留在北京,主要的原因是你爸爸说什么也不愿意留在北京。刚毕业时,我向外院领导请求:我想去北京。校领导指出:“你已经结婚了……”言外之意,你去北京的条件已不具备了。
“再说了,你去北京能去哪家单位呢?”
我不知天高地厚地回校领导:“我想上外交部……”
“外交部可不行,咱们学校没有去外交部的名额”。校领导一口否决。
后来拖到毕业生分配工作将结束时,北京方向的毕业生分配名额仅剩下一个“北京水利电力设计院”的名额,而且用人方提出要求:要选择一个有头脑、反应机敏的俄语翻译,而且外表形象要好。因为这个苏联专家带家眷来中国的,她有一个小孩,需要一个气质比较儒雅一点的,口语还要流利的。
我对自己有一个客观评价,一方面我的学习成绩比较好,我的口语也棒,我完全符合并胜任这个苏联专家翻译的工作;另一方面我的外表形象也不错,因为我曾经在“鲁艺文工团”多年,担任过演员。我的外表形象明显要比一般人好多了。
另一方面我也清楚自己的短处,一是我不是共产党员;二是我不懂水利专业。但我毛遂自荐:“我可以担任马列主义翻译。”
设计院认为,我的马列主义理论程度还不够。
就这样,最终我就没有进入“北京水利电力设计院”。由于我没有进入北京,所以造成了上级给学校的北京指标作废,因此引起了学校对我的不满。
北京没有去上,我又向校领导提出,想去长春电影制片厂当电影脚本翻译的要求。校领导回复我:“咱校没有去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名额啊……”。
我这一辈子啊,就因为你爸工作选择的错误,让我错失了很多好机会,哪也没去成。
1958年,为了和你爸爸在一起,我不得不投奔你爸爸工作的所在地(辽宁省开原县的清河水库)。于是,我带着大学本科毕业的计划指标(当时属于计划经济,全国所有的单位接收新入职的人员都必须有计划分配的劳动指标)去了辽宁省铁岭市开原县报到。由于清河水库的所在地是开原县的一个乡镇(距离开原县城9公里),那里无法安排我的工作。于是,开原县的人事局和教育局研究决定,安排我去了距离开原7.5公里的老城镇的开原高中,当了一名教师。实在是我不喜欢的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