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话中国龙

(2020-05-22 19:36:33)
标签:

漫话中国龙

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

散文诗歌小说杂谈评论

文化艺术体育摄影作品

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分类: 散文随笔

漫话中国龙

李晓东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具有鳞虫之长,寓意祥瑞。

龙与皇帝的寓意

经过几千年封建理念的传承,龙,不仅是皇权的象征,也是皇帝的化身。因此,统称皇上为真龙天子。

古人之所以有这样的理念,是因为:龙,作为神话传说中的万物之长,其代表的就是天意。而皇帝是普天之下的主宰,自然是君权天授。龙,既然代表的是天意,那么万人之上的皇帝,其君权就是老天爷赋予的。由此推理,皇帝就是真龙来到人间的化身。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皇宫建筑物的装饰雕塑、室内的器物以及皇帝的服饰,均以龙的形象为图案。

一方面,说明皇帝是真龙天子。皇帝必须居住在龙的宫殿里,皇帝必须身着龙袍。只有如此,他才具有君临天下的帝王之威。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是农业经济社会。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全靠农业和农民。而农业的生存主要靠天。如果风调雨顺农业丰收,人们就会安居乐业,社会就会稳定和发展。反之,如果天灾人祸频繁发生,百姓难以裹腹或居无定所,那么就会引起天下捣乱,国家不得安宁。

龙,作为司掌行云布雨、和风化雨的主宰,自然会起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稳定社会的巨大作用。

除此之外,龙,还能起到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

关于神龙的形象

早有古代先哲为龙作了具体形象的描述:东汉王充:“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尾”;东汉班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东汉许慎:“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其中,明代李时珍的描述颇为翔实:“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今人,闻一多先生认为:“龙,是人们崇拜的一种图腾神。”

早在远古时代,某些部落就把龙视为图腾,作为自己部落的祖先和标志。从龙文化中也可看出古代中国人的人文精神。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龙一直被视为一种神圣、吉祥的动物,中华民族还自诩为“龙的传人”。

龙所寓意的精神

图腾的龙文化,以东方神秘主义的特有形式,通过复杂多变的艺术造型,蕴涵了国人和国学文化的基本观念: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着一种权势高贵 体现尊荣的精神,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

君临天下的精神。龙,可以身居大海,也可以翱翔九天。所到之处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不受约束和羁绊。皇上作为一国之君,普天之下皆为王土,更是说一不二。

团结合力的精神。龙的形象,最初就是中华民族团结合力的象征。“舞龙和赛龙舟”都需要运用集体的合力来完成,而无法运用单个人的力量去运作。在这种集体的合作中,如果单个人的力量不能融入整个集体的节奏中去,所有的人都会遭致失败,龙是中华民族团结凝聚的象征,龙文化揭示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深刻真理。

独立进取的精神。龙文化虽与儒教、道教和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始终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龙,具有很强的独立进取精神。能上九天,能潜深渊。神话传说中的龙,具有一往无前、势不可挡、无所畏惧的开拓进取精神。

包容兼容的精神。过去,先人们对动物天象,华夏文明及外来文化的兼容。当今的中华龙,不仅要包容本民族的文明,还要兼容世界各民族的文明。不管是物质的精神的,还是体制的政治的,都需要兼容。只有广泛地兼容才能与世界文明融为一体,也只有广泛地兼容才能发展强大。

龙,作为国人喜爱的图腾形象,经历了数千年而不哀,并被不断赋予幸福和谐、吉祥好运、 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所向披靡等精神含义。

在国人心目中,龙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龙还代表了喜庆、祥和与好运。直到今天,龙的形象还广泛运用于建筑、艺术、文学、宗教、绘画、雕塑、服饰、剪纸、 瓷器等各种领域, 寄托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龙的另一个文化寓意,象征的是出类拔萃,不同凡俗。龙是万物之长,非凡人可比,所以人们又把那些腹有才华、志向高远、行为不俗、才能杰出的贤人高士也称为“龙”。

相传,当年孔子去拜见老子(李聃),回去后三天不开口说话。弟子不解地问他:“先生是怎样教导他(李聃)的?”孔子回答说:“我见到了一条顺着阴阳变化无穷的龙,哪里还能教导他呢?”意思是李聃是人中的龙,是难得一见的大贤。

此外,历史上不断涌现的治国安邦的明君: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以及辅佐君王安定天下的贤臣:被称为“卧龙”的诸葛亮、被称为“醉龙”的蔡邕……他们都可以被比喻为人中的“龙”。

今天,科学界的“两院院士”他们都是在所在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著名科学家。他们是实实在在的人中之龙,比如水稻专家袁隆平,青蒿素的发明者屠呦呦,由于他们的巨大贡献,甚至改变了人类的生存,而且造福全人类。

我们俗称的“望子成龙”,是指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能有出息,将来能出人头地,以后会做一番事业。那些在不同的岗位上取得优异成绩并功成名就的孩子们,就是家长们所盼望的“龙”。

人们俗称的“龙虎榜”,意思是取得最佳成绩的竞争者。他们或者是同一领域竞争的夺冠者,或者是技艺惊人、才能出众、在某一领域当中独占鳌头,鹤立鸡群、技压群芳的高手……也可以称其为龙。这里的“龙”所代表的是某一领域里的佼佼者。

正所谓:

华夏有图腾,神武腾飞的中国龙!

中国要复兴,潜龙出海驾雾凌空!

民族要昌盛,行风布雨祥云瑞龙!

龙人十四亿,飞天遁地大展龙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