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队部”就像知青的“第二个家”

(2019-01-23 20:00:22)
标签:

队部是知青的第二个家

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

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

知青插队故事回忆录照

分类: 散文随笔

 

 “队部”就像知青的“第二个家”

 李晓东

如果把“青年点儿”作为知青的第一个家,那么我觉得生产队的队部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因为队部是我们每天早上必去领活的地方,也是我们年轻人晚饭后经常来活动的公共场所,而且这里比青年点儿环境更宽敞、气氛更温暖。

当年,我插队到开原县三家子公社前三家子大队第三生产小队。我们村是个独立的自然屯,全村儿50多户 100多个劳动力。每天早晨,大家都要到队部报到,再由生产队长派活给每个人,告诉你跟谁去做哪些农活?

    就是社员集中的场所,设在村子南面前街的一个独立的大院子。坐北朝南的正房是一趟十间的旧平房,东面的六间屋子作了磨米厂,平日里为社员加工水稻磨成大米或者将玉米磨成玉米面。

靠西侧的四间房,就是全体社员每天集中报到的队部“办公室”了。进队部必须经过一间“屋地”,“外屋地”的北面有一个特大号的大铁锅,周围则乱七八糟的堆满了玉米秸杆,那是平原地区农民日常烧火做饭的燃料。生产队虽然不做饭,但这个大铁锅却是必不可少的。

初秋,生产队的粉坊要利用这个大铁锅煮粉,做出的土豆粉条儿分给社员用来改善生活。

秋后,生产队的豆腐坊要利用这个大铁锅熬豆浆,做出的豆腐可以与社员以物易物(以豆腐换黄豆,赚取差价),剩下的豆腐渣作饲料喂牲口,可谓是一举两得。

平日里,大铁锅也要隔三差五地烀上一锅黄豆,作为喂牛马的精饲料。

队部的“办公室”里面并没有办公桌椅,也没有办公的地方。靠北侧是一铺东西通长的火炕,一方面冬季用火炕取暖,另一方面也是大家开会时盘腿坐着的地方;火炕的南侧则是宽阔的地面,也是大家站在这里等候队长派活儿的地方。

队部的屋里几乎是家徒四壁,没有任何装修。抬头,就可以看到屋顶的天棚,裸露的高粱秸秆和那些逐层裸露的房梁、檩子和椽子……再看四周的墙壁也不是“雪白的”,只是用黄泥混合稻草简单的抹了一遍,不再往下掉土而已。

在西侧的土墙上,挂着一个特大的木制玻璃相框,那里面贴有一张特制的《社员工分日上墙表》,全体社员当日的出工及得分儿情况记录并公布在这里,便于大家的监督。

队部常年有两位担任饲养员的老人值守,他们还负责清晨的敲钟以及半夜时分为牲口添加饲料。每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饲养员就会拿着铁锤到外面的大树上猛敲那段两尺长的铁轨,那是我们上工的钟声。家家户户就靠着这震耳欲聋的钟声,准点来到队部接受队长的派活,再一同下地干活。

村里有了大事小情,也都要到队部开会。比如我刚下乡那天晚上,恰巧抓到一位偷了生产队苞米的年轻社员。于是,生产队长召集全体社员到队部里连续三天召开分析批斗会,以其为反面典型,教育他承认错误。好在他出身贫农,并没有对其上纲上线地分析批斗。否则,他若是“地富反坏右”子弟,一定会批判他:“阶级敌人想变天!搞破坏无时不在……”。

     那个时候家家户户没有电视、电脑、电话,连收音机也只有极个别的人家才有。小小的半导体只能收来有限的几个台,而且噪音很大经常听不清楚。那时候农村的家家户户都安有一个有线的小广播(俗称小喇叭),这是每个公社、大队各自独立的宣传机器。由公社广播站或大队广播员向各家各户广播,主要是把公社和大队领导的意图及时传达给各家各户,偶尔也会放一些样板戏或者是革命歌曲。

队部自然也免不了要按这样一个小喇叭,那时候传达最新指示不过夜,毛主席的许多最新指示和林彪叛逃后的中央文件传达,我们也都是在队部里集体收听的。

每当数九严寒的季节到来,队部就成为大家趋之若鹜的地方了。因为那个年代必须“打冻场(为庄稼脱粒)”,就是说秋后收割回来的庄稼一直集中存放到生产队的场院里面。必须要等到上冻之后,土地冻结实了,把土地压光,然后才能在镜子一般冻结的地面上“打冻场”。

由于那个年代缺能源少电力,白日里是经常停电无法打场的,必须要挪到晚上夜战,甚至要通宵达旦的加班加点。那时候的气温也比现在寒冷许多,特别是半夜时分常常会发生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温,长时间站在空旷的场院里干活,会把人冻的手脚僵硬。人们不得不给手哈气,却仍然无法暖和已经被冻得僵硬的手脚。这时,谁都恨不得能在队部的热炕上焐上一会儿,一准儿能缓过劲儿来。所以借着尿道儿,常常要跑到队部的炕上坐上哪怕一两分钟……

如果赶上下雪天,纷纷扬扬的雪花直往脖子里钻。年轻人也会常常抽空就往队部里跑,图的是暖一暖手脚,再抖落钻进脖子里的雪花。

如果赶上下雨,队部有成为避雨的好去处。那时候很少有人穿雨衣干农活,条件好一些的农民,不过有那么一块白色的塑料布。更多的人,任老天爷挨浇便是常事儿了。浑身被雨淋透的你,跑到别人家会担心把人家的地面弄脏,无论跑到哪里去避雨都会觉得不方便的。只有到队部,才是最可以放肆的地方。特别对于插队知青来说,无论我们被雨淋得多么狼狈,队部就是我们可以随便休息的第二个家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