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旅游游记 |
朋友请我品尝风味驴肉
李晓东
张先生和蒋女士是一对夫妻,也是我和老伴在东北的老同事。不过他们常年住京(看外孙女),而我们只是来北京玩几天。他们听说我俩来了北京,执意要为我俩接风洗尘。
2018年10月6号,我们如期在离他家不远的鸟巢附近与其见面。我们本来是来自东北的两个家庭的四个人,如今竟能在北京相聚这得多大的缘分呢?慷慨之中,大家兴奋得的心情难以言表。于是,见面之后就兴致勃勃的拍照留念。

鸟巢附近景观很漂亮,我们不仅拍了很多的风景照片,还按照家庭的组合,分别为对方的家庭拍了许多夫妻的合影。当然,也没有忘记求路人为我们拍下了好几张四个人的合影。

由于时间宽裕,索性欣赏起照片来。看到自己在照片里高兴的神态,每个人都忍俊不止的哈哈大笑。笑声过去却余兴未尽,于是我们又接着拍照。还采取了两家夫妇换位的方式拍照,我与蒋女士拍了合影,张先生与我老伴也拍了合影。更有趣的是,蒋女士还开玩笑地要求他家先生:“你与李女士能不能挨得近一点?距离那么远,就像不愿意跟人家拍照似的……”既然蒋女士这么说了,我自然就得“放开一点”,我与蒋女士的合影自然就挨近了许多,请看下面的照片:

对他们老两口来说“有朋自家乡来,岂不乐乎?”对我们老两口来说“他乡遇故知”也让我们感觉分外的温暖。
我们四个人,一边拍照一边回忆着过去在一起工作的往事,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一上午。
蒋女士催促大家:“我们赶紧去吃午饭吧!”
张先生表示:“咱们今天去稍好一点的饭店为你们夫妇接风洗尘!”。
我的想法是:“就近就便找一家小吃部,随便吃上一口就得”。我清楚,在北京下馆子价格一定不菲,所以坚持不能去大饭店。
“若不,我们去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风味好吗?” 蒋女士提出了这个方案。接下来,蒋女士又具体地向我们介绍了这是一家正宗的“驴肉馆”,而且地点就在鸟巢附近。
我们当即就接受了他的提议,可以说,她的推荐正中我的下怀。我是最喜欢吃驴肉的,何况这是在北京,而且是有特色风味儿的“乡村驴肉馆”,岂不会让我大饱口福的!
于是,我们四个人步行来到了这家“孙记乡村驴肉馆”。走进店里,看到店面不大却装修得特别整洁。这家小店儿以散台为主另有几间包房,散台的座位是火车座位式的高背连体靠椅,包厢里面的布置则显得有些古色古香。其共同的特点是四周的墙壁上都有以毛驴为题材的书法或绘画。我看到的一幅书法作品是这样写的(虽然算不上名家大作,却也道出了毛驴一生的真情):
“驴生在山野甘心食百草,
驮运历艰难为人付辛劳。
献身尽美食全身都是宝,
君子来享用应念毛驴好。”


有了这么多文化作品的点缀,使得小店增添了浓浓的文化氛围。我觉得这家驴肉馆的主人很注重小店环境的文化氛围,他把关于驴的文化元素更多地融入到驴肉美食中,也许会彰显小饭店的文化底蕴,使之更有风味特色,因此也会更加吸引食客,促使生意更加红火……
张先生和蒋女士为我们点了四菜一汤:有风味酱驴肉、驴皮皮冻、驴肉炖菌汤,驴肉馅儿饺子……真的是实实惠惠的一顿丰盛的驴肉大餐。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下驴肉”,这顿饭不仅让我们品尝到了北京特色的风味驴肉,让我们大饱了口福。也许是这里厨师的厨艺高超,把驴肉做得色泽鲜嫩、油而不腻。加之驴肉肉质细嫩、香而不柴,入口香烂、酥软适口,总之,我们吃得非常满意。



如果有人问我驴肉到底比猪肉或牛羊肉好吃在哪里?
我的体会是:驴肉比猪肉或牛羊肉的口感都好。驴肉没有猪肉的肥腻,也没有牛羊肉的膻味,而且比牛肉更绵软细腻。这让我想起当年清代诗人王士祯的一首小诗:
此品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
相信读者看了这首小诗之后,自然会对驴肉产生亲口尝一尝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