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北国风
北国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8,091
  • 关注人气:4,2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翰林府郾只遗留两块门垛石

(2018-12-05 21:50:33)
标签:

回忆往事忆旧故事照片

历史情感文化健康图片

娱乐时尚旅游图片摄影

摄影图片旅游景观山水

老家翰林府邸遗留的门

分类: 散文随笔
                                   宝坻老家寻根问祖

李晓东

让我颇为自豪的是,爷爷的祖太爷曾是清朝末年的翰林。因此,我老家的房子流檐起脊,雕梁画栋,显得十分显赫,即使门口的影壁墙,也厚重壮观。乡亲们都称我家是翰林府,周围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要高看一眼。

1970年,我第一次回老家,见到了这座名闻乡里的老宅,其实,它早已失去了早年的风采。不过它依旧保留了北京那种古老的“四合院”摸样,坐北朝南的五间正房。青砖黑瓦,木门、木窗。东西两排厢房,南侧门口是厚重的影壁墙,再外围是2米多高的围墙,正中间是一个漂亮的起脊大门楼,门楼斜坡飞檐,很是气派。那高大的门楼和高门台,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在大门楼的两旁各有一个雕刻精美的抱鼓石,依稀透露出古老四合大院的主人昔日的显赫。据有关资料介绍,清朝的遗留下来的老门墩文化内涵丰富,不仅仅是一件精美的石雕,也是封建等级治的一种证明。在封建等级森严的年代,门前那对抱鼓石,那可是获取功名的标志。无功名者的人家,门前是不可立“抱鼓石”。因为普通人家是受不起这种身份象征的,即使再有钱人家也只可将长方形的石块放在大门的下面,起到支撑门框和门轴作用,这样的石块只能叫“石墩”。只有身世显赫、立过功名的家庭门前才受得起石鼓这种标志。文官都要十年寒窗苦读书,又要经过乡试,会试,殿试,才能中状元,为了纪念官位来之不易,就把“抱鼓石”下面的基座做成方型的,像一个书箱一样。

 
宝坻老家的“翰林府邸 ”只遗留两块抱鼓石“翰林府郾只遗留两块门垛石

“翰林府郾只遗留两块门垛石

“翰林府郾只遗留两块门垛石

“翰林府郾只遗留两块门垛石

“翰林府郾只遗留两块门垛石

“翰林府郾只遗留两块门垛石

“翰林府郾只遗留两块门垛石

“翰林府郾只遗留两块门垛石


“翰林府郾只遗留两块门垛石

“翰林府郾只遗留两块门垛石

“翰林府郾只遗留两块门垛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