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初学者妄谈打球秘籍

标签:
乒乓球初学者妄谈打球乒乓球运动有利于健康乒乓球运动衣老人健康我对乒乓球运动的一点退休老人打乒乓 |
分类: 散文随笔 |
乒乓球初学者妄谈打球秘籍
李晓东
我是个乒乓球的初学者,但同另外一些刚入门的初学者在一起交流时常常好为人师。并非想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一知半解,而是愿意把自己的体会转告他人。我觉得要想打好乒乓球,必须学会并掌握好“弧线、速度、力量、旋转和变线”五项基本功。
首先要学会打“弧线”球。所谓的“弧线”,就是要把击出的球飞出一个合适的弧线(初学者击出的球多数是直线)。因为,拍面若过于前倾,直线球就会飞不过网;拍面若过于后仰,又会导致球飞出球台。只有打好弧线,球才能轻松地越过球网落到对方的球台。
那么,怎样才能把球打出“弧线”来呢?
①来球反弹后距网远且高,拍面要前倾,击球的中上部,向前稍上的方向发力并略带摩擦,可以打出“弧线”。
②来球反弹后距网远且低,拍面要略微后仰,击球的中部或稍偏下,用力向前上方增加摩擦力,可以打出“弧线”。
③来球距网近反弹低,要拍面略微后仰,击球的中部或中部稍偏下,向前上方增加摩擦的动作(大赛点评嘉宾称之为挑打),减少发力,避免球出界。
④来球若有较强的上旋,拍面要前倾,击球的中上部并向前、向下方发力,增加击球的力量(不要摩擦)。
⑤来球具有较强的下旋,拍面要略微后仰,击球的中部或中部稍下部位,向前上方增加摩擦的动作,避免球下网。
第二要善于打“速度”。所谓的“速度”,就是“快球”。打球的节奏要快、球的飞行速度也要快。由于乒乓球在实战过程中双方主要竞争的是速度,当一方的速度过快,而另一方的速度跟不上对方的节奏,那就不得不勉强应付,放出“和平球”招架。这时,速度快的一方就可以打主动球,甚至可以随意调动对方,让对方处于被动挨打之中。中国国家队的特点就是擅长近台快攻,特别是直板运动员取胜的主要特点就是速度快,常常靠“前三板”就结束战斗。快到让对方感觉到眼花缭乱,甚至常常猝不及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快”就是中国队克敌制胜的法宝。
那么,怎样才能使球速快起来呢?
①站位尽可能靠近球台,以缩短回球时所需的时间。
②尽可能地加大击球的力量,加快球的飞行速度。
③尽可能地降低球飞行的弧线高度、缩短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
④掌握好击球时间的提前量,从球从台面弹起就开始挥拍,力求在球的上升期击球。
⑤身体快速归位,保持连续多次的进攻。
第三要学会打“力量”球。所谓的“力量”球,就是发力击球,使击出去的球分量重、有下沉感、不容易接……“力量”球与软绵绵的“和平球”相反,因其势大力沉速度极快。这种力量与速度的结合往往让对方很难招架。击球力量是加快球速和球旋转的基础,没有力量的球,只能给对方“慢悠悠软绵绵”的感觉,对对方没有任何杀伤力。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发力”把球打出“力量”来呢?
①加快挥拍速度。在球拍与球距离相同情况下,如果挥拍速度快,击球的力量则大,反之则小。
②加长挥拍距离。若球拍与球距离较近,即使挥拍再快也无法发力,不过是进攻方式里的“短平快”。击出的球没有力量,因此也没有杀伤力。若挥拍的距离加长,就会明显增加击球的力量。这好比武器中的枪筒长短,决定子弹飞行的远近。当年日本的“三八大盖”,因其枪筒超长(769mm),因此力量大、射程远达2400米(二战时期射程最远的步枪);而比利时的勃朗宁手枪枪筒很短,因此力量小、射程也仅有50米(枪筒长短的力距,决定射程远近;挥拍距离的力距,决定击球的力量大小)。
③瞬间产生爆发力。击球前,肌肉要适当放松,挥拍时要以最快的速度将手臂、腕部、腰部及全身的力量集中到球拍上,将瞬间爆发出最大的力并作用到运动中的球体上。
第四要加强“旋转”。所谓的“旋转”,就是打好“转球”。随着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乒乓球的旋转变化已经越来越多甚至越来越复杂。比如逆旋转的发球,接发球时的反手拧下旋球使其变为上旋球……速度和旋转已经成为乒乓球技术发展中两个重要问题,谁能把两者结合好,谁就能在比赛中处于优势。
那么,如何才能制造出强烈的旋转球呢?
①击球时,尽可能加大击球的力量,加长作用于球的力距。当你以瞬间爆发出最大的力,并且以最长的行程(挥拍的最长力距)作用到运动中的球体上,此时此刻运行的球就会更强烈的旋转。
②用拍的顶端部位击球,有利于加强球的旋转。
③球拍胶皮的粘性越好,摩擦力越大,球的旋转越强,反之则弱。因此,选购粘性比较好的胶皮,增大胶皮的摩擦系数,会制造出强烈的旋转球。
④发球时要注意球的旋转变化,即使同一种发球姿势,也应有不同的旋转。还要配合落点的千变万化,让对手无法摸清你发球和旋转变化的规律。
第五要通过“变线”达到控制“落点”。所谓的“变线”和“落点”,就是打球时有意识地改变乒乓球运行的方向,使乒乓球最终的落点出乎对手的意料之外。对乒乓球初学者来说,一般的规律是,将乒乓球从自己球台的右侧,打到对方球台左侧称之为斜线。反之,打到相反的方向就称为直线。一般来说,直线球相对来说不容易接好。
乒乓球的“变线”和落点是战术变化的主要内容,提高落点控制和落点变化能力,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就可以打乱对方的步伐,并取得局面的主动权。我们在基本技术的练习过程中,做好“变线”和“落点”的练习,久而久之,就能对球的落点进行较有效的控制,让对手如丈二和尚摸不着你击球的线路和落点。
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变线”达到控制“落点”呢?应当掌握以下要领:
1. 最好把球打到习惯性动作的相反方向。落点越刁钻、越让对手猜不到的地方,对手就越难以上位。对方的回击球就容易出现失误。回球的落点和线路与对方的判断和步伐移动相反、方向相反时效果最好。两条直线由于球速比较快,迫使对方失去足够的时间,导致击球质量下降或失误。
2. 最好把球打到对方站位最远的地方。回球的落点离对方的站位越远,对方的移动距离就越大,近网球越短,就越迫使对方上不接球,然后再结合长球,迫使对方后退,增加对方向前后移动的范围。总之,回球的落点离对方的站位越远,角度就越大,就越加大对方的移动困难,迫使对方四面奔波疲与奔命。
通过上述我们对“弧线、速度、力量、旋转和变线”五大要素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在乒乓球实战中,击中对方台面的球要有一定的弧线、速度、力量、旋转和落点的变化。其中,速度体现的是快,力量体现的是狠,旋转体现是技巧,变线体现是变化。谁能在技战术的运用上合理地体现以上五大要素,谁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除此之外,还应当掌握好“准备、引拍、击球、还原”四个技术环节:
1.“准备”环节。就是在判断好来球的性能和落点的基础上,迅速地选择并做出回球的方式方法。即是拉还是打、搓、吊?依据日常的经验体会,选择最佳的击球点、拍形和角度,并且迅速地调整步法,将身体移动到最有利打球的位置。
2.“引拍”环节。就是在判断好来球的方向、力量及性能的基础上,迅速地做出引拍让球(把球拍向身后引,把球让进区域,同时调节重心高低)、引拍迎球(身体控制球拍在范围内移向击球点;)、送拍吃球(球拍与球接触后,快速送拍将球吃入球拍,目的是不至于球触拍后立即反弹)一系列的动作。也就是说,当对方的球向你迎面飞来时,你应当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其降落的区域(称之为击球区域)。并提前挥动球拍在这个区域内逆球而行,刚好在击球点相撞。
3.“击球”环节。分为蹬脚送跨—→顺势扭腰—→甩臂收臂—→甩腕顶指—→顺势拧压。
蹬脚送跨:开始重心移动,是两个脚的协调作用,是由后弓步变为前弓步,即重心由后脚掌移向前脚掌,包含了将原来微屈的膝关节蹬伸、将原来较伸直的膝关节弯曲的意思。可以说是二次发力。
顺势扭腰:主要将蹬脚送跨力量传递给手臂,也是为了使甩手臂动作更协调、自然。
顺势拧压:主要完成顺势挥拍,使动作完整,方便还原。
4.“还原”环节。要求快速还原到准备姿势,身体移动,球拍移动,重心移动到有利于两面击球或者有利于自己特长的发挥。
各位球友,也许你读了上述内容,就会对怎样打好乒乓球有了一知半解的了解。如果你能借鉴上述的经验,在乒乓球技术上有了一点进步,那么我就会收获了一点点帮助他人的成就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