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让孩子读一些“闲书”视课外读物为“闲篇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阅读写作作业能力改变孩子的精神面貌 |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
寒假里不妨让孩子读一些“闲书”
李晓东
老师和学生家长通常会把书籍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有用的“正经书”,另一种是没用的“闲篇书”。
所谓的“正经书”,就是学校的课本。由于课本里面的内容是每个学生都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考试必考,所以老师和家长认为学习好课本特别重要,无论课堂上还是放学回到家里,老师和家长反复强调的都是要看课本、学课本和复习课本;除了课本之外的书,俗称课外读物。但是,由于考试不考课外读物的内容,老师和学生家长普遍认为,学生浏览阅读课外读物会浪费宝贵的时间,会影响学习课本,学生读“闲书”与考试无益。因此,他们视课外读物为“闲篇书”。认为学生考试成绩不佳,都是“闲书”若得祸,甚至把“闲书”喻为洪水猛兽。
如果说上学期间,一天七八节课,放学后不仅有家庭作业,还有家长为孩子报的一些辅导班和特长班,即使孩子想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闲书”也挤不出时间。
如今寒假里,许多学生早早就写完了寒假作业,于是想让家长领去旅游,可是外面天寒地冻不便出行。有限的几处适合游玩的地方早已多次去过,更是司空见惯。唯有那些内容精彩纷呈的图书,在强烈地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如果在自家的温暖书房,随心所欲地找出自己喜欢的绘画图片、天文地理、科幻动漫、神话故事、小说散文、历史人物等书籍,与那些大师级的作者广泛的交流,那对孩子们来说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适当地允许孩子读一些“闲书”,对孩子不仅无害反而有益:
1、读““闲书””让他们事业有成
有人采访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辛之助:什么原因使你具有那么广博的知识,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诚信的信念?
他回答说:“我从当学徒时起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每天下班后我便捧起书读到深夜……我从书中了解到那些优秀人才的人气人情、武士的修养、商人的气质和他们为人处事的态度……可以说从书中学习得来的那些学问,给了我莫大的力量!”
2、读“闲书”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老师和学生家长认为学生浏览阅读课外读物会影响学习的结论缺乏科学依据,据调查资料显示:喜欢读“闲书”的孩子比不读“闲书”孩子的成才率高5倍。一位教育专家把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能力依次分为四种: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作业能力、考试能力。他把阅读能力排在首位,可见读“闲书”的重要性。许多老师和学生家长也都十分清楚:那些平日学习状态好,学习成绩稳步上升,无论参加“奥数”或“生字听写大赛”能够取得好成绩或者荣获大奖,最终考上重点中学或名牌大学的孩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
3、读“闲书”能改变孩子的精神面貌
一位同事的孩子,性格一直比较内向,常常喜欢自己独处而不愿意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即使参加班级的一些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出头露面,更缺少那种“孩子王”式的组织能力。父亲担心儿子孤僻的性格会影响以后的成长,于是给他买了许多有趣的图书,让他闲暇的时间里多读一些课外书。同事希望儿子通过读课外书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丰富健康的情趣。当孩子读完十几本课外读物后,他发现孩子的精神面貌逐渐发生了一些的变化:脸上有了笑容、喜欢说话了、愿意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了。最令他高兴的是,儿子逐渐喜欢上了读书,通过读书,儿子有了自信心,有了人生理想,有了积极向上的劲头,也能够主动学习了。一个学期后,儿子的学习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语文、英语都在90分以上,数学几次考试均为100分。
后来,同事深有感触的与我说,让孩子多读一些课外书籍,真的是能够改变孩子的精神面貌!
4、读“闲书”能影响孩子的命运
捷克教育家、思想家柯顿斯基说:“书——是造就人才的工具。”英国诗人、政治家弥尔顿说:“优秀的书籍是抚育杰出人才的珍贵乳汁。”课外阅读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阅读引领一个人的人生走向,阅读决定一个孩子的命运。
天底下没有比读书能使人收获更大的好事了,花最少的钱就能收获到各行各业大师们一辈子的智慧,不仅会使你少走弯路、减少挫折,还会让你站在他人的肩上,沿着捷径达到事业上的顶峰。
如此看来,读“闲书”不仅不会浪费孩子的时间,而且对孩子的成长成才很有必要。一个人只有博览群书才能知识渊博、通古博今,才能居高临下、视野广阔,才能思想修养坚实、文化底蕴深厚……
作为家长,要敢于突破不允许孩子读“闲书”的观念框框,放手并允许孩子读一些他喜欢读的“闲书”,鼓励孩子多一些学识的积累,使孩子成为才华横溢的智者。
所谓“饱读诗书气自华”,相信那些多读“闲书”的孩子,也许会比那些只抠课本的书呆子更容易成为优秀的人才!当然,这其中需要有两个前提:一是在不影响学好课本的前提下;二是所谓的“闲书”,一定是那些内容健康有益的课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