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学生进步的动力

(2015-12-10 19:39:16)
标签: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学生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精神和心理健康

精神状态更容易使人成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学生进步的动力

李晓东

 我们常说,学生想学习好必须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那么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怎样一种状态?又是从哪里来?这是许多家长渴望得到的答案。

所谓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指既有阳光快乐的心态,又对自己有充分的自信心;既有充沛的精力,又有敏捷的反应;既有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又有勤奋刻苦百折不挠的毅力;既有聪明机警的严谨思维,又有蓬勃朝气的愉快心情。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与自信心不足、精神萎靡不振等不良心态完全相反。

我以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不断进步的动力。因为学生的精神状态如何,事关他学习成绩的好坏。学生有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就可以保持其不断地积极进取。否则,心态不好的学生常常会遇难而退,进而丧失进取心。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凡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大都具备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他们不用老师或家长督促,自己就知道努力;他们不畏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是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去迎接挑战;他们不是把学习作为负担,而是作为一种乐趣,苦苦地去追求,去体会取得好成绩之后的成功喜悦。那么,这种好的精神状态从哪里来呢?

首先,良好的精神状态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想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就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然后尽力去达到。人如果没有了目标,即使再健康也会委靡不振的。一个人如果环境太舒适轻松,甚至很容易堕落。

纵观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分析他们的成才之路,无不是在其奋斗之初便树立了自己的远大目标或坚定信念。比如:汉高祖刘邦当年看见秦始皇的仪仗车撵出行,便发出“大丈夫生当如斯!”的感慨……其时的刘邦,已经为自己树立了像秦始皇那样君临天下的远大目标和坚定信念,他会为实现这一目标而振奋精神,奋力拼搏!

作为学生,如果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也会为之精神振奋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力拼搏。正如孙中山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一个人的目标有多高,他的进步就会有多大”。

十多年前,有一名叫徐冠生的考生,以物理单科147分的成绩考进了复旦大学。在谈到自己的学习经历时他说:“高中开始,我的物理并不好,后来一次统考,我的物理偶然得了满分。学校让我去南京大学参加物理培训,这是我根本没想到的。因为当时我们班里有位同学已经在物理杂志上发表过几篇论文,应该是他去。当我用满怀诧异的目光望着物理老师的时候,他只微笑着对我说了三个字:‘你能行!’就是这三个字,使我树立了自信。渐渐地,物理在我心中已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那一个个公式、符号仿佛都成了我最要好的朋友。我对物理的兴趣最初来自于老师对我的点化,这正是我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物理时我是感到轻松和有趣的,甚至有时在做物理习题时我觉得是对自己很好的放松。正是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良好得精神状态更容易使人成功,所以家长和老师应当帮助学生有意识的克服不良的精神状态,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使学生更愉快的走向成功!

其次,良好的精神状态来自于每个人的心态。这种心态不是那种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心态。而是一种积极向上、奋力争先的心态。首先,在学习上要有一股子拼劲,不甘落后。要主动地向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学习,正所谓“见贤思齐”,别人能考前三名,能参加各种学科的竞赛,我也要争取,也要实现我的夺冠。其次,要勤奋刻苦,不怕挫折和困难。面对各种困难,不气馁、不屈服、敢碰硬。要以良好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毅力,面对困难并战胜困难。

第三,良好的精神状态来自于健康的心理。在精神和心理健康上,要始终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提倡自己鼓励自己“我能行!”。作为年轻的学生来说,既不能未老先衰,精神不振,也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锺,浑浑噩噩的度日子。而应当向那些乒乓球国手运动员一样,对自己充满信心,一定要打败所有的对手为国家争得荣誉!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学生一旦有了这种精神,就会克服他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进而战无不胜!

有人说:“精神状态是个宝,成就事业缺不了。”这话说的不无道理。

年轻的学子们,既然你已经明白了个中的道理,还不尽快振奋起精神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取得学业的成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