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认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2013-06-14 14:57:32)
标签:
育儿成才怎样成为好学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认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对孩子进行早期教孩子成才的关键是后天 |
分类: 幼儿早期教育 |
家长应认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中耀
首先,我觉得有必要进行一步加深对早期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只有当家长的充分认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相信早期教育对育儿成才的积极作用,才能把其育儿成才的热情变成坚持不懈的行动,进而才能教育好孩子。
卡尔·威特在对儿子进行早期教育之前,还有这样一段故事:那时的卡尔·威特是个青年教师,他与一些年轻的同行组成一个“儿童教育研究小组”,共同讨论孩子的天赋和教育问题。
卡尔·威特认为:孩子成才的关键是后天的教育;其他青年教师则认为:孩子成才的关键是天赋起决定性作用,为此双方争执不下。卡尔·威特表示:将用自己的实例证明给他们看!如果老婆生了孩子,他会通过早期教育把孩子教育成优秀人才,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大家一言为定。
卡尔·威特结婚后,有了头一个孩子,不幸患病死了。第二年,妻子又生了第二胎——小卡尔威特。巧的是这孩子一出生就显得木讷、迟钝、有些傻气。这使卡尔·威特特别伤心,因为他感到:孩子先天的智商如此不佳,尽管自己再努力去教育,恐怕也很难实现自己育儿成才的理想。
他的妻子也说:“这样智商的孩子,即使后天再努力教育也白搭功……”可是卡尔·威特不死心,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坚持对儿子进行早期教育。
功夫不负有心人,五年后早期教育的积极作用终于显现出来。五岁的小卡尔威特因为学习成绩特别好,在家乡一带出了名。七岁时,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以前那些与他持不同观点的青年教师,亲眼看到这个事实,自然没有不服气的了(小卡尔威特十四岁获得哲学博士、十六岁获得法学博士,成为著名学者)。
像小卡尔威特那样天赋很差的孩子,通过早期教育都可以培养成为优秀人才,难道我们不痴不傻的孩子还不能培养成才吗?
还有,斯特娜夫人对女儿的早期教育,也并不是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听从詹姆斯教授的劝告开始的。而詹姆斯教授也是从卡尔威特所写的关于对小卡尔威特教育的书中学来的。
很多人从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中得到启示,比如塔夫脱大学神学教授巴尔博士,他通过早期教育使自己的孩子成才:大儿子阿道夫·巴尔,十三岁入哈佛大学,又提前一年成为该校研究生;女儿丽娜,十五岁时考入拉德克女子大学;二女儿玛丽安和小儿子洛德洛夫分别在十四岁、十二岁考上大学。
上述事例说明:凡是经过早期教育的孩子,都能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
也许有会人说,这几个孩子可能是因为巴尔博士的基因遗传,天赋好。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我国河北故城的“神童”——王奇飞。他三岁时就认识1000多个字,在三岁零四个月时上小学,每次考试成绩都在前三名。课外还学了唐诗、汤头歌、查字典和外语……
奇飞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姐姐和哥哥与普通孩子一样。奇飞的父母认为小奇飞学习好是因为对他进行早期教育的结果。
由此看来,孩子的成才并不是天赋起决定性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后天的教育。这也就是卡尔·威特与他朋友们争论的焦点,我们不应再蹈卡尔·威特朋友们的覆辙。
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中还有不少因早期教育而取得好成绩的孩子,如:宁铂就是奶奶最早对他进行早期教育的。2岁时,受过师范教育的奶奶就给他看图画、讲故事……后来,宁铂跟姐姐学会了30多首毛主席诗词;四岁时已识字400多。提前入小学之后,成绩优秀,课外又学了很多其它书籍,十四岁考入科技大学。
十一岁考入科技大学的谢彦波,一小就受到父母给予的良好早期教育。小学三年级他就学完了中学生的数学,还读完了十几本《十万个为什么?》,四年级学完了高中数学,五年级时学了大学的“解析几何”和四大本的“微积分”还专研了英文版的《高等数学理论问题》。因此以最小的年纪考入了大学。
福建的黄军泽,三岁时父亲教他识字,开始学习得不快,但半个月后,一个晚上就能认识一百多个字,四周岁已识字3500多个,能流利朗读二年级语文书《毛主席到棠下》及报纸上的文章。
看了上面这些例子,相信你就会进一步坚定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信心。如果你能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你的孩一定会在早期教育下,成为优秀的人才。这绝不是无谓的笑谈和庸俗的奉承话。希腊的绝大哲学家柏拉图早在旧说过:“子女的教育,是社会的基础”。
我国科学院院长方毅也说过:“儿童一代是否能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发达的智力,会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前途……”这些话都充分说明了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如果所有当父母的都能充分重视子女教育并且能认真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话,相信都会取得育儿成才的明显结果。
(未完,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