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小人书
(2013-04-28 13:02:25)
标签:
难忘小人书连环画也叫小人书小人书摊回忆过去的日子读书学习的日子 |
分类: 散文随笔 |
难忘小人书
李晓东
连环画也叫小人书,小时的我,特别喜欢看小人书。自己没有就向别人借,借不着了,就上新华书店去蹭看。先是假装买书,站在柜台前就看起来没完。书店店员发现我光看不买,就撵我走。几次之后,我再没有脸去蹭看了。
后来,我改去书摊和“小人书屋”。书摊就是在集市的一角或闹市区人行道的一侧随地摆的小人书摊。这里的小人书“品相”相对破旧,阅览的价格也较为低廉,厚些的2分钱一本,薄些的一分钱一本。如果有一角钱,讲讲价就可以看上十来本。
所谓的“小人书屋”,是一间临街的小门市,读者可以进到屋子里阅览小人书。“小人书屋”的四面墙上都是书架,密密麻麻地摆放了各种不同的小人书。这里的书“品相”相对较好,有的新书还包上了书皮。书的放置也有了简单的分类:比如古典名著的放一起,外国名著的放一起,现代故事的放一块;这边都是解放军战斗英雄的事迹,那边都是电影故事的;还有民间故事的、古代神话的、儿童动画的……这样就为小读者选择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来“书屋”看书,每本要比地摊贵1分钱。我和别外几个爱看小人书的同学总是搭伙看小人书。只要谁积攒了一两毛钱,总会显摆地邀上两三个同学一同去阅览。书摊主人发现我们是一个人花钱三个人轮流看,占了她的便宜,于是严令禁止。没办法,我们只能一人花钱一人看,或者一个人翻书另两个人蹲在身后“借光”。对书摊老板的苛刻我们十分不满,为了报复她,有一回趁她不注意,我们把书中精美的画页偷偷撕下来揣走,也算是找回了一点儿心理平衡。
我觉得看小人书很有收获:
一是让我获取了很多知识。平日里在与街坊四邻的闲谈中,我也常常引用书中的内容,弄的大家都叫我“书呆子”。有时候大家还会讨论书的内容和自己的读书体会。比如我和几个同学在谈论到《三国演义》中到底谁的武艺最高强?有人说关羽的武艺高强,他过五关斩六将,实在太利害了;有人说张辽威猛,当年威震逍遥津,张辽实在太能耐了。我通过看小人书,引用了书里的评价:“一吕(吕布)、二赵(赵云)、三典韦,四关(关羽)、五马(马超)、六张飞”。短短的一句话,就显示了我的知识面。
二、是运用小人书中的知识让我尝到了甜头。1978年我参加了全国高考,在回答历史试题中我就凭借阅览小人书获得的知识,准确地回答了填充题:唐太宗时,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结婚,密切了汉藏两族间的关系;元末农民大起义中,朱升向(朱元璋)提出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括号内的黑体字为答案)。还准确地回答了概念题:官渡之战、郑和。运用小人书中的知识答对了高考试题,为我能考上大学起到了决定作用。
小人书是我的益友也是我的老师,更是让我获取知识的宝库,我一直不会忘记让我受益匪浅的小人书!